圣旨送入府门那天,窦清漪终于看见了她父亲对她笑。
全家上下喜气洋洋,爆竹从街头一直铺展到了巷尾。她母亲也拉着她的手喜极而泣,说没有白养她一场,终于将女儿教养成了材。
窦清漪不明白,为何自己今日才算成材。
春闱放榜那一天,她父亲气得险些昏过去,拿起竹鞭将她的手心都打肿了。他说她丢了窦家的体面和她自己的清白,说此后再不会有人敢娶她,让她包起头发,自去山上做姑子。
她父亲位极人臣,骂她骂得捂着心口坐倒在地,也没提过一句她那篇让皇上亲口赞过的文章。
可今天,他却夸她夸得老泪纵横。
“得蒙陛下不弃,看得起你多读了两本书,你要知恩,好好侍奉太子殿下。”她父亲说。
这天,窦清漪放下圣旨,面无表情地回了闺房。
她素来脾气很好,但这一天,她独自关上门,点燃了烛台,颤抖着手捧着它,险些将满屋她爱似眼目的书册全部烧光。
她母亲急得在外头拍着门,说她自幼最是懂事,怎么眼下越长大越不可理喻。
窦怀仁抱着胳膊靠在一边,懒洋洋地说皇恩浩荡,说她不知好歹。
隔着门扉,她颓然跪倒在地,灯盏翻在一旁,点燃了她的裙裾。
她对着满室的圣贤书,无声地伏倒在地。
她十六岁,读过的先贤名著比这屋子还高。
可她怎么还要被关在这座屋子里,为什么古今千年的大儒,说过那样多振聋发聩的话语,却没有一句,能为她指出一条通向屋子之外的明路。
那把火终究没有烧起来,在她的裙摆上就熄灭了。
而那位市井街头交口称赞的绣手探花,也安静地坐上了十里红妆的喜轿。
皇上另点了新的探花,东宫里则多了一位艳色惊人、却冷若冰霜的太子妃。
东宫里女人多,消息灵,渐渐地,大家都知道,那位太子妃空有一副漂亮的容貌和会读书的脑袋,却是个木讷无趣的性子,不得太子喜欢。
但只有窦清漪知道,这是她绝望之中,为自己找到的唯一一条活路。
做妻子,亦能为人臣。治下后宅的清明可令君王无后顾之忧,培育贤良的皇嗣可为社稷承千年之功。而枕边举案齐眉之人,亦可辅佐君王,直言而谏,盛世清明之下,便亦有她所付出的点滴之功。
她仍旧能做她想做的事。
她十六岁,只接触过后宅里汗牛充栋的文字和亲缘单薄的父兄,便怀着冰霜中最后一点火热的血,站在了那位高莉明堂的太子身边。
她做了正妻,登了后位,站上了一人之下的云端,成了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可是她清楚地感觉到,她心口最后的一点希冀与热意,也在这金堆玉砌的皇宫里,渐渐熄灭了。
她看见了系在一个男人身上的国祚与人生,何其脆弱。
后宫争斗,她各自罚过以儆效尤,却因责罚了鸿佑帝的爱妾而被申斥责难。京郊大旱,她节下宫内开支以作赈灾表率,鸿佑帝却只丢下一句“杯水车薪”的冷笑起身离了她的寝宫。
长江洪涝,工部提呈的治水方略本就有漏洞,她遍查典籍与工部历年的治水记录,重修修改了一套治法,却被鸿佑帝以后宫干政之由,罚于凤鸾宫禁足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