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古代抵抗风险能力弱的也不只是这一方面就是了。
等何文静说完,奉天殿内一时间竟是无人出声。
之前还义愤填膺的众位大人们要么皆一脸若有所思,要不就是像兵部尚书邢洪钊那样,因为找不到辩驳的话,便站立一边,不置一词。
赵珩也在思索他这话的可行性。
朝廷之所以管控官盐,就是因为这是百姓每日必不可少的东西,而百姓们每日都在花销的铜钱显然比盐更重要。
只是
“由朝廷全面管控钱庄一事并非完全不可行,只是此事事关重大,所涉及银钱之巨难保无人动心思,到时若出意外,岂非置朝廷信誉而不顾?”赵珩仍有些担忧。
这事确实无法根除,何文静暗叹。
而且不仅不能根除,甚至就像赵珩说的,还很有可能会落入一些“蛀虫”的手里,造成银钱大量流失。
这件事要办成的基础是,必须要有很严格的监管措施,同时,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也必须是一位明君,否则若是遇上一位昏庸的皇帝,那么这些银钱一定会很快被其挥霍一空。
若真到那时,朝廷的信誉肯定会荡然无存,而百姓嘛,自然也会心生不满。
可是何文静本就不是信奉皇权至上的人,若那时坐在皇位上的人昏庸无道,那这皇帝被推翻,在他看来绝对是件好事,而且越快越好。
像历史上那种,因为皇帝死了,自己也跟着一同赴死殉葬什么的,何文静是绝不可能做的。
以前他就说过,他之所以想让这个朝代强大起来,就是为了让几百年后那些先驱们能少抛洒些鲜血,让改革的过程不那么惨烈。
至于哪个朝代的皇家姓氏能不能千秋万代的流传下去,这他不感兴趣。
而至少从目前来看,赵珩还算得上一位明君。
“陛下请放心,臣这里还有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对于如何监管官办钱庄,还有每年如何进行资金审查,这里都一一写了出来,请陛下御览。”
内侍将何文静手上的奏折取了转呈桓帝,何文静便只能静待他最后的决断。
赵珩仔细翻看着这一份厚厚的奏章,底下的朝臣眼神时不时在龙椅的桓帝和何文静之间来回,殿内似乎涌动着一股莫名的气氛。
一刻钟后,赵珩终于将折子合上。
“此事朕一时之间还不能下决定,等散朝之后朕与内阁的几位大人商量一下,明日再做朝议。”
目前朝廷的内阁成员有四人,分别是翰林院大学士孙凭、户部尚书王文复、吏部尚书孔昌黎,还有早年辅佐先帝,如今已逐渐开始慢慢退出朝堂的礼部尚书兼太子太傅沈约。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剩下的事就不是何文静能够干预的了。
包括他的顶头上司王文复,何文静虽然平日与他也算相处的融洽,但也不敢保证这位王大人就一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毕竟不久前他才婉拒了王家的拉拢。
至于翰林院大学士孙凭,以前何文静在翰林院时能见到这位大人的机会也不多,倒是最后出河工书的时勉强说上了几句话,印象中这位大人是个不爱站队,但是每次所说的话却能一锤定音的人。
吏部尚书嘛,以之前从宋易口中听到的来看,他应该是个极重利之人,至于这位平时没什么存在感的沈大人,何文静仔细思索了片刻,脑中对他的印象就只有三个字——和事佬。
他猜测此次内阁商议,许最终还是要看有“内相”之称的翰林院大学士孙凭的态度。
如果对方支持,那么这个提案及很有可能通过,如果他反对,那么在朝堂上遇到的阻力也一定不会小
作者有话要说: 【1】原文出自《资治通鉴》感谢在2021-08-2616:58:55~2021-08-2716:53: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放肆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