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议事厅。
赵珩坐在上首,四位身着紫袍的内阁大臣都各自端坐椅上,无人出声。
这四人在朝堂上时就未曾表态,如今已经到了议事厅还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架势,赵珩皱皱眉,开始点名。
“孙爱卿,对于户部侍郎提出的开办官制钱庄一事,你以为如何?”
孙凭捋胡子的手顿了顿,起身答道:“臣以为何大人所言既有可取之处,然也有不少弊端,事关重大,臣不敢妄下定论。”
这话说了就跟没说一样。
赵珩轻哼一声,从旁边的案几上拿起刚才何文静呈上的那本折子,摇了摇:“既然你们想知道他在这里面写了什么,那便都看看吧。”
一旁的内侍赶忙上前取了折子,从大学士孙凭开始挨个让四人传阅翻看。
等最后一人看完,内侍又重新将折子取了递回赵珩手中。
“现在几位也都看完了,如今便都来说说,你们觉得这办法是否可行吧。”赵珩将折子随手放回案上,目光依次扫过四人。
孙凭想了想,斟酌道:“臣以为,若真能按照户部侍郎折上所写的办法实施严格的监管,那么此事与朝廷来说,应是利大于弊。”
“王爱卿呢?这事是你户部提出的,你对此事有何看法?”赵珩没有表态,又看向王文复。
王文复不慌不忙的起身,平静道:“臣以为此事虽然却能给朝廷带来不少好处,可是人心难测,即使以后朝廷可以派人监管,但是如此巨财,难保不会有人利欲熏心,到时若是出事,则必定动摇朝廷威信,因此臣不建议采纳何侍郎的方案。”
吏部尚书孔昌黎也随之起身,道:“臣也以为此事不妥,若真推行官制钱庄,则主管之人权利过大,必会成为朝廷隐患,不可不防。”
赵珩之前也没料到何文静会提出这样大胆的想法,本来他是有点抵触的,但又觉得他此举必定与自己之前给他下的命令有关,所以也有些拿不准。
可现在四位内阁大臣已经有两位表示明确反对,他又有些失望,难道这事真要就此作罢?
“太傅以为如何?”赵珩看向一直没出声的沈约,目光灼灼。
此时三人都已表了态,沈约也不能例外,见桓帝点到自己,便也起身,只是脸上神色却一改之前的漫不经心,变得十分端肃认真:“臣以为此事可行,而且这是我朝走向强盛的关键一步。”
一向在朝中当老好人和和事佬的沈约能说出此话,不仅是赵珩,就是其他三人也都十分惊讶。
“不知沈大人何出此言?”孔昌黎按奈不住,首先发问。
沈约转身,看着他答道:“方才老夫听了王大人和孔大人的话,其实总结下来,二位所顾虑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如此史无前例的改变会给朝廷带来麻烦,甚至可能动摇国之根本,可对?”
孔昌黎想了想,点头:“按沈大人所说,确是如此。”
“难道沈爱卿不这么认为?”赵珩紧紧盯着沈约,似乎想从他口中听到能让自己彻底安心下来的理由。
谁知沈约却摇摇头,道:“此举确实会有极大的风险,然不破则不立,我朝开国已过一甲子,若要图强必要下猛药,若依旧墨守成规,则只会故步自封。”
赵珩也明白他的意思,否则他也不会启用何文静。
“若要推行此法,不知众卿家可还有其他良方否?”
“陛下!”
见桓帝似有动摇,王文复和孔昌黎皆大惊:“陛下需得三思!”
目前四人是两票赞成两票反对,最后是否同意何文静的提出的办法,那就只能看赵珩怎么决断了。
不过王、孔二人也从赵珩的问话中听出他的意思来了,皇上还是支持的。
否则若真坚决反对,又怎会让他们反复讨论?必定早就在朝上否决了。
他如此做,不过就是想找一个合理且名正言顺的理由,而且最好是内阁四位大臣都一直赞成。
孙凭看着满脸抵触的吏部和户部两位尚书大人,想了想,出声道:“臣以为,虽然户部侍郎所提的办法确实不错,但是王、孔二位大人的顾虑亦需重视,陛下不若像当初屯田制那样,先在京城和周边几个省试点,若是效果不错再推行全国,如此一来也算两全其美。”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怔。
赵珩闻言也长舒一口气,含笑道:“孙爱卿不愧为国之栋梁,所言甚得朕心,此举确实可算是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