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这些钱,逃命要紧啊!”杨国忠见老婆裴柔在钱库里不肯出来,他急令几个儿子将她拉出来,硬塞进马车先走一步,而他自己却匆匆向大明宫赶去。
大明宫,李隆基满怀留念地坐在含元殿上,他少年时带兵冲入大殿诛杀韦后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可现在他却要被自己亲手提拔的大将赶出长安。
他已经当了四十几年皇帝,这里的一砖一木都和他有了感情,他不想走,可他不得不走,他已经接到安禄山的劝降信,还附有哥舒翰的投降书,三十万唐军全军覆没,他最后的一丝侥幸已经破灭。
在他两旁站着几十个儿孙和重要的皇亲,永王李璘、仪王李璲、光王李琚、颍王李璬、盛王李琦、楚王李豫以及他们的儿子,此外还有杨家的几个至亲,如杨花花等等,这些都是李隆基命人通知而来。
今晚,他就将从大明宫后的重玄门离京,这时,他远远看见两个人先后跑进大殿,后面一人在迈最后一级台阶时,还险些摔了一交,看他那笨拙样,不用说,就知道是杨国忠。
跑在最前面之人是羽林军大将军陈玄礼,只见他满头大汗,一脸惊惶之色,他跑到李隆基面前,跪下禀报道:“陛下,大事不妙,臣早上派出守城的羽林军大半都没有回来。”
自驻守长安的府兵全被哥舒翰带走后,长安城基本上就由羽林军接管,羽林军大半都来自长安官宦子弟、或世家望族,今天他们还和平时一样出去巡防,不料突来的变故,使很多人都不知所措,随着事态越来越严重,兼之宫中传出消息,皇上极可能要他们去和安禄山军血拼,故军心已乱,在晚上收兵点卯之时,竟发现一大半的士兵都没有回来,不用说,他们是去护卫自己家人去了。
“现在还剩多少兵?”李隆基阴沉着脸急问道,他努力保持着帝王的风度,但站在他身后的高力士却发现,他的脊背在微微发抖。
“臣点过,还剩三千二百多士兵。”
此话一出,旁边的几个王爷皆脸色大变,二万羽林军,现在竟只剩下三千多人,这还是军队吗?
“陛下,臣说的话没错吧!依仗这些没用的东西,是根本不行的,”杨国忠有一点幸灾乐祸,他只恨韦见素不在这里,否则他定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好了!现在不是说这话的时候。”李隆基面沉似水,他回头问自己的几个儿子道:“你们想好没有,谁愿意留下来做监国,守护长安?”
现在他还抱一点点希望,那就是李清能赶在叛军未来之前先一步抵达长安,替他守住宗庙皇宫,所以必须有一个亲王留下来主持大局、安抚百官,但他不提立太子,而是降了一级,立监国王,这样,留下来之人就没有纂位的名份。
他扫了一眼众子,见他们皆低头不吭声,他首先对光王李琚道:“琚儿,这里面你是最长,你留下来如何?”
留下来便是死,李琚哪里肯留,可他又找不到理由,半天才吱吱呜呜道:“父皇,儿臣向来疏懒,才德也不足以服众,留下来恐反坏了大事,让父皇失望,父皇还是问问别的皇弟,他们都比儿臣适合。”
平时千想万想之事,他现在却避之千里,平时不敢说的话,现在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出来,这时,永王李璘见李璬在拼命向自己施眼色,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想让自己出头推荐,至于推荐人,大家心里都有数。
他暗暗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这时大殿上一片寂静,谁也不敢说话,“怎么,你们谁也不愿留下来吗?难道非要逼朕点名吗?”
李隆基有些恼怒了,这时,永王李璘站了出来,他躬身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哦!璘儿有意留下来吗?”
李璘急忙摇了摇头道:“儿臣刚才在想,父皇要我们留一人下来的本意,是担心若李清来了,长安无人主持大局,儿臣就想,楚王长期在安西呆过,他与安西军的关系最为密切,他留下来最为合适,所以儿臣推荐楚王留下。”
李隆基不悦地摇了摇头,“豫儿太年轻,恐怕担不起此任。”
这时,颍王李璬和盛王李琦一齐站出来道:“父皇,楚王是皇长孙,他留下来确实最为合适。”
“皇爷爷,孙儿们都推荐楚王,此时国难当头,他是长孙,应当仁不让地担起这份责任。”大殿里一片喧杂,但所有意思都是一样,李豫留下来。
李隆基见他们目标都指向李豫,心中也有些动摇了,他便回头问李豫道:“豫儿可愿意为朕分忧?”
李豫心中一阵凄苦,皇上这样说,分明是想放弃自己了,他慢慢点了点头道:“孙儿愿留下来!”
虽然李隆基希望他拒绝,可当李豫答应下来后,他的心中也蓦然一松,总算了结一件大事,他当即对李豫道:“那朕封你为京兆牧、河北道节度大使,暂监国之位。”
李豫徐徐跪下,给李隆基磕了三个头,流泪应道:“孙儿恭送皇爷爷起程!”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最后望了一眼大殿外的夜空,惆怅地说道:“时辰已到,去通知贵妃,咱们出发了!”
天宝十二年六月初十,李隆基以御驾亲征为借口,趁夜悄悄离开了长安,这时,潼关的崔乾佑也接到安禄山出兵的命令,他亲率三万铁骑,离开潼关连夜向长安进发,二更时分,崔乾佑抵达了华阴县。,!
其他小吏皆已弃官逃匿,无人过问这支军队,大难当头,各人想到的只是自己家人。
高力士步履匆匆走到小客房,但脚步却慢了下来,李清的人在此时出现,那事情会不会有什么转机呢?在他心中,李清是个极有眼光之人,在这个紧要关头,他不应该反应如此迟钝而置身事外,“他应该有所行动才对!”
“让段将军久等了!”高力士慢慢走进房间,打量一眼段秀实,只见他没有穿军装,而是穿一袭长袍,头戴纱网帽,虽是儒生打扮,但眉眼之间却透出一种刚毅之色,腰挺得笔直,昂然站立在那里,高力士暗暗点头,安西的军人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末将参见高翁!”
段秀实向高力士长施一礼,虽然对方是权倾一时的高位者,但他依然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肃然道:“末将受我家大将军之托,有一封信转给高翁。”说着,他从怀里取出一封信,双手递给了高力士。
高力士接过,他并不急拆开,只瞅了一眼段秀实,淡淡一笑道:“段将军可有带兵前来?”
“末将只带了少量的兵,驻扎在武功县。”
“少量?少量是多少?”高力士仍然不依不饶地追问,只要问段秀实带了多少兵,便可推算的李清的策略。
段秀实歉然地笑了笑道:“安西军纪严厉,为将者不可随意泄露军机,恕末将不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