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来便是死,李琚哪里肯留,可他又找不到理由,半天才吱吱呜呜道:“父皇,儿臣向来疏懒,才德也不足以服众,留下来恐反坏了大事,让父皇失望,父皇还是问问别的皇弟,他们都比儿臣适合。”
平时千想万想之事,他现在却避之千里,平时不敢说的话,现在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出来,这时,永王李璘见李璬在拼命向自己施眼色,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想让自己出头推荐,至于推荐人,大家心里都有数。
他暗暗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这时大殿上一片寂静,谁也不敢说话,“怎么,你们谁也不愿留下来吗?难道非要逼朕点名吗?”
李隆基有些恼怒了,这时,永王李璘站了出来,他躬身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哦!璘儿有意留下来吗?”
李璘急忙摇了摇头道:“儿臣刚才在想,父皇要我们留一人下来的本意,是担心若李清来了,长安无人主持大局,儿臣就想,楚王长期在安西呆过,他与安西军的关系最为密切,他留下来最为合适,所以儿臣推荐楚王留下。”
李隆基不悦地摇了摇头,“豫儿太年轻,恐怕担不起此任。”
这时,颍王李璬和盛王李琦一齐站出来道:“父皇,楚王是皇长孙,他留下来确实最为合适。”
“皇爷爷,孙儿们都推荐楚王,此时国难当头,他是长孙,应当仁不让地担起这份责任。”大殿里一片喧杂,但所有意思都是一样,李豫留下来。
李隆基见他们目标都指向李豫,心中也有些动摇了,他便回头问李豫道:“豫儿可愿意为朕分忧?”
李豫心中一阵凄苦,皇上这样说,分明是想放弃自己了,他慢慢点了点头道:“孙儿愿留下来!”
虽然李隆基希望他拒绝,可当李豫答应下来后,他的心中也蓦然一松,总算了结一件大事,他当即对李豫道:“那朕封你为京兆牧、河北道节度大使,暂监国之位。”
李豫徐徐跪下,给李隆基磕了三个头,流泪应道:“孙儿恭送皇爷爷起程!”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最后望了一眼大殿外的夜空,惆怅地说道:“时辰已到,去通知贵妃,咱们出发了!”
天宝十二年六月初十,李隆基以御驾亲征为借口,趁夜悄悄离开了长安,这时,潼关的崔乾佑也接到安禄山出兵的命令,他亲率三万铁骑,离开潼关连夜向长安进发,二更时分,崔乾佑抵达了华阴县。,!
其他小吏皆已弃官逃匿,无人过问这支军队,大难当头,各人想到的只是自己家人。
高力士步履匆匆走到小客房,但脚步却慢了下来,李清的人在此时出现,那事情会不会有什么转机呢?在他心中,李清是个极有眼光之人,在这个紧要关头,他不应该反应如此迟钝而置身事外,“他应该有所行动才对!”
“让段将军久等了!”高力士慢慢走进房间,打量一眼段秀实,只见他没有穿军装,而是穿一袭长袍,头戴纱网帽,虽是儒生打扮,但眉眼之间却透出一种刚毅之色,腰挺得笔直,昂然站立在那里,高力士暗暗点头,安西的军人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末将参见高翁!”
段秀实向高力士长施一礼,虽然对方是权倾一时的高位者,但他依然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肃然道:“末将受我家大将军之托,有一封信转给高翁。”说着,他从怀里取出一封信,双手递给了高力士。
高力士接过,他并不急拆开,只瞅了一眼段秀实,淡淡一笑道:“段将军可有带兵前来?”
“末将只带了少量的兵,驻扎在武功县。”
“少量?少量是多少?”高力士仍然不依不饶地追问,只要问段秀实带了多少兵,便可推算的李清的策略。
段秀实歉然地笑了笑道:“安西军纪严厉,为将者不可随意泄露军机,恕末将不能回答。”
高力士笑了笑,也不再问,他随手拆开信,匆匆浏览了一遍,李清并没有透露自己的打算,只在信中提醒他立储之事,‘形势危急之时,皇上很可能会突立东宫,当早为楚王作准备。’
没有前言,也没有结论,就这么简单地说了几句,若一般人一定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李清究竟是何意思,但高力士却看懂了,李清的意思是想利用这次兵败危机,将李豫推上去,这次派段秀实来,就是要寻得自己的支持。‘如此说来,他已经有所打算!’他暗暗忖道。
“请转告你家大将军,他的意思我明白,我可以支持他,但你要对他说,凡事要留三分余地,不可做得过绝!”高力士说完,便转身而去,不再理会段秀实。
时间渐渐地到了傍晚,忽然,不知从哪里传来一个消息,哥舒翰求功心切,中了安禄山的埋伏,三十万大军在陕州附近全军覆没。
此时,长安城内已经是草木皆兵,不管这消息是否从官府传出,但绝大多数长安百姓都相信了,若不是这样,安禄山怎么可能夺取潼关。
此时,长安城就象一团火掉进了蚁穴,霎时间便炸了窝,一些原本还在观望的百姓,再也顾不得家中财产能否保全,只匆匆收拾一些细软干粮,便举家加入到逃难的人群之中。
为防止事态扩大,明德门、通化门、金光门,这些主要的城门皆已关闭,不准百姓出城,不料这反而引起了更深一层的恐慌,只见满街的百姓在没有目地的拼命奔跑,到处都可以听见哭声、喊声,安禄山的军队影子都没看见,长安城已经自己乱成一团。
夜暮初临,长安城城内开始出现了打砸抢等恶性事件,从粮铺和盐铺开始,慢慢地蔓延到了东市和西市,经营珠宝翠玉的店铺、买卖绫罗绸缎的商行皆被乱民一抢而空,不仅是商铺,就连官办的柜坊也遭到冲击,东市的柜坊首先遭难,墙被推倒,地下钱库被打开,二十几万贯铜钱和金帛都被洗劫得干干净净,连一枚铜钱都没有剩下。
各个权贵的府宅更是乱成一团,若叛军进城,他们将首当其冲,有职务在身的人虽不敢擅自逃跑,但他们的家人却可以先走一步,其实,早在高仙芝第一次大败之时,许多精明一点的大户皆已悄悄将子女和昂贵的财物送走,大多去了剑南,而现在败局已定,没有先走的人家更是后悔不迭,一面埋怨,一边安排车辆送家人逃走。
不过就在他们的努力下,没隔多久,长安各大城门重新打开,长安城内顿时出现了了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
且说杨国忠跑回家里忙着收拾东西,虽然皇上举棋不定,但他已经敢断言李隆基绝对要逃跑,仅仅一个杨玉环就会让他不敢冒险留下来。
杨国忠的宰相没做几年,但他的钱财却堆满了几个库房,往日只嫌它们太少,可现在却抱怨它们太多,丢下舍不得;而全拿走,没有几百辆马车根本装不下。
就在杨国忠为这件事一筹莫展之时,宫里传来消息,皇上要御驾亲征,亲率二万御林军迎战安禄山的部队,现已经从兴庆宫迁回大明宫。
“不好!皇上要逃跑了!”民生政务之事杨国忠反应不过来,可这种欺瞒作伪之事他却反应极快,兴庆宫前后都是大街,李隆基从这里跑必然会惊动全城,要跑只有从大明宫后面走,才不会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