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新顺1730 > 第二九零章 最后的闹剧十六(第4页)

第二九零章 最后的闹剧十六(第4页)

最终的思索,最后还是以解决“地主和农民”的问题为核心。

皇帝的“王谢燕、百姓家”,是如此,皇帝以为,有了肥料,兼并可抑。

激进派的千万大移民计划,是如此,激进派认为,北美和澳洲的几十亿亩土地,完全可以解决国内的矛盾。

实学派的工商业发展,是如此,他们在刘玉的“人均粮食拥有量”的概念下,把工商业,视作一种“对粮食的再分配手段”,最终让那些失地农民以工商业谋生。

不是他们是傻哔。

相反,因为他们不是傻哔——就他妈现在的贸易情况,大顺谁的脑袋长锈了,去考虑产业保护?啥玩意需要保护?

唯一的白银外流途径,是东虏三宝,而人参实际上自己就能种,只是为了援法和搞扶桑移民经济循环,自己不种而已。

法属加拿大,只是取代了朝鲜国在天下体系内的贸易地位,因为朝鲜国之前就是养鹿种人参卖皮的。

最终到李欗这,李欗把问题,归结为“物流成本”、“基建欠缺”、“运输问题”。

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不还是大迁民吗?不还是解决九州内严峻的人地矛盾问题吗?

只不过,他继承的,是刘玉“让资本有利可图、每个失地农民都能压榨出几倍迁徙成本的剩余价值”的思路。

他又找不到金山、银山——那是刘玉之前做的事,他没本事在二三十年内,把横渡太平洋的运输成本降到极低的程度,于是他让资本去挖金山银山,在运输成本不降的情况下,使得每个迁徙者都能榨出来几倍于船票的剩余价值。

李欗找不到新的金山、银山。

那么,就只能把思路定在“降低迁徙成本、降低运输成本”的问题上呗。

说到底,内核还是“人地矛盾”,这个最后王朝必须第一优先考虑的问题。

因为大顺的人口已经暴增到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这就使得这个问题抽象之后,成为“哪怕均田,人均也不过亩地”的问题。

于是,地主和佃户的问题,在大顺王朝面前,让位于“人均粮食即将不足”的问题。

前提是,大顺打赢了一战,拿下了南洋,在阿拉巴契亚山划了线。大顺在现有的国际秩序下,真有几十亿亩可开垦的土地。

不是一亿亩,不是十亿亩,而是真的有几十亿亩。

当“人均粮食即将不足”的问题,成为大顺王朝统治阶层认为的了。

如老马所言:【拿破仑借助于他用刺刀开辟的新市场,借助于对大陆的掠夺,连本带利一并偿还了他强制征收的赋税】。

李欗在豪赌,自己若是赌赢了,将来可以连本带利,把“强征地主”的这些本金,将来连本带利还回去。

你今天出钱建重工,我许诺二十年后,还你十倍、百倍的、有价值的、拥有搞租佃制或者农场雇工制条件的土地。我要用你的钱,来创造这个“条件”,让那些土地拥有搞租佃制或者农场雇工制、且能压榨剩余价值的条件。

此时一文钱不值的一块在尹犁河谷的土地,只需要一条可以把棉花粮食运出来的铁路,那块地将可具备压榨剩余价值的条件。

因为,【剩余价值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不是从流通中产生的,但是它在流通中实现】。

李欗,其实也是在逆练老马的学问。

他要解决的,就是【剩余价值在流通中实现】的流通问题。

生产……暂时不是主要问题。随便抓几个失地的大顺农民,去扶桑、南洋种地,都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障碍,种的肯定比此时世界上其余地方的人强。

这边的农民,其实已经把化肥时代之前的所有科技点,都点完了。

垄作、轮作、套种、起烟防霜、豆麦同种……甚至连盐碱地的“复草防反盐”这种特殊地形的科技,也早在明末就点出来了。

正因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效率,当初荷兰人才会中刘玉的木马计,要把爪哇的华人往锡兰运,而不是继续抓泰米尔人去种大米修水渠。这些劳动者,才是当初锡兰木马计的基石,刘玉的武力恐吓只是辅助促成了这件事。

而现在,李欗要解决的思路,是这么好的劳动力,得想办法创造出能榨出来剩余价值的【条件】。

这,也即是圣西门主义的精髓:在认可私有制的条件下,引诱资本,投向实业。

https:book101016813144812htl

天才本站地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