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母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还以为儿子遇着什么难事,瞎超心了。
“没事,御哥儿你放心去,家里不需操心,这么多年乡里乡亲的,真遇上什么事儿,还能袖手旁观不成?”
话虽这么说,可江御的担忧却并没有被打消。
只能慢慢劝了,至少先让母亲有个心理准备。
第二日,族学考试,这还是江御进学以来第一次考试,很是有些新奇。
开考前,四个家族遗弃凑钱,请了一个举人老爷,帮忙讲解秋闱事项。
族学前,所有学生聚集在一起,密密麻麻人头攒动。
门口的举人看上去上了年纪,一把胡子饱经风霜,有些花白。
刚走上前,底下的年轻学生们便开始小声蛐蛐。
“咳!”
江夫子在旁边咳嗽一声,底下声音霎时小了不少。
举人开了口:“不必笑我之年龄,方知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台上的人轻抚了扶胡子,自得的一笑:“直到为什么要请我来吗?”
“不是给我们讲秋闱吗?”一个少年高声回答。
陈举人摇了摇头“是,也不是!”
“难不成来给我们上课?”
“哈哈哈哈,老夫忙着会试,哪来这闲工夫,要不是江老哥再三相邀,我也不会来。”
眼看底下讨论得沸沸扬扬,陈举人不在卖关子了。
“是因为,你们四族,目前为止没有出过一位举人。”
轻飘飘一句话,字字千金,蓦的将众人压得喘不上来气。
“自国朝建立二十六年以来,每三年一考,加上开的恩科,前前后后不下数十次科举。
咱们以太祖为例,我大宋第一榜进士,录取十九人,第二榜十一人,此后每次录取都在十人左右,开宝三年,太祖开恩科,取进士一百零九人。”
看着下面的少年们惊掉下巴,陈举人冲着太空拱了拱手:“太祖在位十六年,一共录取进士一百八十八人,平均到每州不足一人,这是真正的抡才大典。”
“所以各位,进士科是最难考的一科,多的是六七十还在考的,可这也是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在一夕之间。”
少年们被浇得透心凉的心,又火热了起来。
“在这之前呢,我们需要了解进士考什么,对,就是诸位学习的六经和四书。当然了要考的远不止这些。。。”
陈举人在上面讲的头头是道,下面的学生们只恨自己没带纸笔,不能把这些记下来。
江御听他说着倒是心里有数,大部分要考的和他所在的朝相差并不大。
只是取士显得更加公平些,至于这举人所说的录取人数稀少,更加深了他必须去绥阳书院的心。
就算他学富五车,那也得清楚科举都考什么,以及怎么考。
而这族学这么多年,连个举子都不曾有,再呆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
睢阳书院地处宋州,那里文人聚集,夫子们才是真正的当世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