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张大眼到最后,依然没有能够攻陷赵国境内任何一个属县的县城,但是,因为他麾下人马较多的关系,只他一个人便从赵国境内劫掠走了大批的粮食,以及那些在野外来不及逃入城中的普通百姓。反倒是那些依附于被田丰挑选出来的屯田校尉或者屯田司马的屯民们,因为这些官员也全都选择凭借在城外磐堡固守的缘故,躲过了被黑山贼裹挟而走的风险。可是,接下里,包括田丰在内,就要经历一次非常大的艰难而又极为残酷的考验。老实说,田丰这一次主动毛遂自荐到冀州西部三郡之地实施屯田,是一个吃力又不讨好的活。吃力而不讨好!吃力自不待言,经历过第一次黑山贼之乱后,冀州境内几乎所有县城里的守军都开始对黑山贼第一次真正有了惧怕之意。这是一种以往完全不曾出现过的情绪。这一点,在袁绍任命的冀州各郡国太守当中,田丰一个人感受是最深的,而他的副手张颌因为是将领,而且,他手中握有一直机动力相当不错的骑兵部队,因此,他本人对此倒是没有太大的感受。不仅是张颌,就连远在渤海郡境内实施屯田新政策的沮授,因为渤海郡在第一次黑山贼之乱中并未遭遇到侵袭,故而,那里的人也同样没有这种感受。因而,田丰其实将抵御黑山贼侵袭冀州西部三郡国的希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全都放在了他的副手张颌一个人的身上,至少是在今年之内。只可惜,计划始终赶不上变化快。冀州境内局势恶化的程度,居然远比田丰这样的一个智者所预估的快得多得多。第一次黑山贼之乱对袁绍军所造成的恶果,第二年便已经开始呈现,不只是已经变成了残余势力的黑山贼,就连之前从未对袁绍控制的地盘用过一兵一卒的鲜卑人中部首领轲比能也开始对幽州大举用兵。这种情况之下,而且,还是在突然没有了张颌的那支有非常强战斗力的机动部队的协助之下,田丰一个人能够守住幽州南部通往冀州北部的关口,他真得已经是尽到了自己的全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冀州西部三郡国当中,真正为抵御鲜卑人入侵的地方世家或者家族,也就只有中山国无极县的甄氏家族一个家族而已。当然,也幸好,代郡现如今在吕布军的掌握之中,这就使得手中握有大量兵力的轲比能,同样也对在一旁一直虎视眈眈关注自己军队动向的吕布军投鼠忌器,既不敢出动大量兵力直接进攻代郡,也同样不敢出动大量兵力,越过上谷郡或者涿郡,尽全力入侵到冀州的中山国境内。前文提到过,中山国北部与幽州的上谷郡和涿郡唯一相连的地方,就是三不管地带——广昌县,而在广昌县的南面,就是古长城,田丰当时就是将他能够调集来的所有兵力全都放在这一线,才阻喝住了想要从这里金辅导冀州的轲比能麾下的一支骑兵部队。对于刚刚才当了一年的冀州三郡国行屯田事务这个官职的田丰,是真的很难。就在他率兵列阵抵御鲜卑人的时候,张大眼掏了赵国的老底,而徐盛却也趁机掏了常山国的老底。张颌奉命带兵回魏郡赴援,而田丰带走了常山国境内一部分守军到中山国境内堵截鲜卑人进犯冀州的重要通道,这同样造成了常山国变成了一个除各属县县城之外,其他地方不设防之地。而这就给了徐盛率军在常山国境内纵横捭阖的空间和时间。此一次,黑山都督府因为也要面临收割屯田里庄稼的压力,因此,分出的兵力并不多,三个将领总共也才分出五千名士兵,而徐盛作为主将,他故作大度,只分到了一千人。故而,与张大眼不同的是,在常山国境内,徐盛在自身兵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之下,他选取的目标不再是县城之外耕地里那些还未收割的粮食,而那些在地方上民愤极大,且在县城之外,而非在县城之内定居的本地世家或者豪强家族。这些家族自以为以他们手中所掌握的军事实力,再加上其家族在城外所修建的坚固的如同磐堡一般的庄园,都能够足以阻挡住官军的进攻,更遑论小小的黑山贼。而这一次,徐盛以及他麾下的那一千名士兵却大大刷新了冀州本地家族势力对黑山贼的三观。在鲜卑人从中山国北部被田丰所修筑的防御工事前,前进不得,最终不得不主动退兵,田丰闻讯立即带兵返回到常山国境内之后,徐盛已经将包括元氏县在内,总共十三个属县境内各一个家族所据守的庄园攻破,也就是说,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徐盛一个人,一千名士兵,就消灭了常山国境内总共十三个家族。其实,应该是十一个才对。因为徐盛的兵锋实在是太过于凶猛,当其他县境内一个接一个的世家不但居然被这股非常凶残的黑山贼攻破了庄园,而且,还诛灭了满门之后,尤其是元氏县境内各方面综合实力最强,同时,整个常山国境内民愤最大的一个世家——元氏家族所据守的庄园同样被攻破的消息传开之后,常山国境内的世家完全炸了锅一般。最东部的两个还未遭遇到黑山贼入侵的两个县——东北部的九门县和东南部的高邑县境内的所有世家或者豪强家族全都立刻撂下自己之前自以为坚固的庄园,有得甚至还扔下了庄园里所有不利于携带的笨重财物,纷纷携带者家人返回到县城的城墙之内,以躲避这股凶残成性的黑山贼。因而,别看徐盛初入常山国的时候,手中握有的兵力并不多,但是,当他敢在田丰带兵返回常山国之前离开的时候,手中已经握有超过两万人,以及各种物资和金银财宝无数的巨大收获。这是因为,那些被攻破的庄园里,原本就拥有数量不少的佃户和财物。:()皇帝培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