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 6070(第10页)

6070(第10页)

李世民静静听着,没有插话显摆。这三个主流意见,其实就是李密给杨玄感出的上中下三策,后世提到这三策,仿佛都觉得杨玄感是个傻X,三策之中偏要选用下策,但其实身在局中,又哪里真有什么上中下。就看朝中众人议论,不还是觉得三种可能都有吗。

北上幽州直追杨广,看起来很美,但征辽大军难道是摆着看的么……李世民自度若是他,选这一策那只能精兵突进,断绝粮道令大军自散,然后在情报充分的基础上擒贼先擒王。问题是洛阳与关中的军队也不是摆着看的,要留人断绝粮道,洛阳这边出兵却未必抗得住。一旦被两面夹击,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更不用说北上幽州的路上,必然还有隋军不断阻击。

要打也不是不能打,他得亲自带兵,以快打快,在对方来不及反应和布置的时候闪击得手。

下策的问题自是在于能不能速攻洛阳。若是拿下洛阳,其实下策未必不可。杨玄感唯一的问题就是太菜了,没拿得下来,换成他父亲杨素,下策自然就成了上策。

李世民忖度,换成是他,可能会用中策,直取关中长安吧,比北上断杨广后路更容易操作。李密的战略眼光是可以的,上中下三策其实是战略方面的考虑。若能得获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自不必说,前有曹操打样;若是直取长安,占据政治中心,又掩有关中人口财富,再加上关中之地对周边的辐射,大隋的统治会崩得飞快。

其实他们老李家从太原入长安,本质上来讲就是走的这条路。

所差的,就是怎么用战术去完成这样的战略了。

现在谁也不敢肯定杨玄感会怎么做,樊子盖一边派人赶到关中报信,让关中做好防备,并组织人马准备支援东都。

一边又使人飞马至辽东报与天子,哪怕杨玄感没反,他也愿意承担这个谎报军情的责任。

除此之外,就是阻止洛阳的防御,以及派人去修武抵挡杨玄感渡河。

李世民手头只有三千人,试着请战没被同意,樊子盖甚至想调走这三千人,被长孙晟说服留下来防守洛阳。

李世民暗暗叹气。他原想若是同意他出战,他带人去修武防守临清关,或许能找到战机直接破了杨玄感军。

但就跟他在史书中看到大唐初立时,他明明驻扎在前方,父亲却败到要迁都了才同意让他出战一样,既然还在大隋这个体制里生存,他就不能自作主张,不受命而自行出战。

只能等杨玄感兵临城下再说了。

虽然提前准备了,但和历史上一样,精锐部队都在边疆前线,留守的军队自立国以来就没打过仗,杨玄感一路没遇上什么阻碍。加上杨广近年政策不得人心,竟让他打出几分吊民伐罪的气势来。

他攻打临清关不成,绕路渡河,仍是发兵洛阳,分两路围攻。

其中一路由其弟杨积善率领,沿洛水向西攻洛阳东南,另一路则由杨玄挺率众越邙山,攻洛阳东北。杨玄感自己率三千多人跟在后面,相距十里左右。

樊子盖自然调兵遣将,分两路迎路。这次李世民强烈请战,考虑到兵力实在不足,樊子盖最终还是同意了,令李世民率本部三千人马,出洛阳,与河南郡赞治裴弘策共拒杨玄挺军。

尉迟融大喜过望,没想到立功的机会这么快就到了。他现在对李世民多了两分恭敬,虽然不觉得小郎君上阵能有什么表现,但平时练兵法度严明,骑射又是一流,可见不是真正的纨绔。到与裴弘策会合后,尉迟融私下向李世民表示了担忧:“看他们军容不整,士气不高,兵卒将领都有慌乱之意。我看这仗不能指望他们。”

“没关系,我本来就没指望他们。”李世民一笑,“你没看裴弘策还不放心我们,让我们押后么?传令下去,约束士卒,不要让他们败下来冲击本阵。”

裴弘策八千多人,表现比另一路的未接触而溃要好一点,但也是一接阵就大败,直退出三四里外。杨玄挺率军追赶,裴弘策还算有点能力,将败军收拢结阵。杨玄挺便约束军队坐下休息,以示无战意。

便在此时,李世民拉下了面甲。

杨玄挺正在观察前方慌乱结阵以求拒守的裴弘策部,不防从裴部后侧方一支精兵杀出。他的将士刚刚受命假作休息——虽是假作,却也是真坐,有人甚至把头盔都解下来了。对败军之阵的裴弘基部这样没什么问题,但对于一支养精蓄锐,由勇武之士组成、一心要建功立业的精兵来说,这就是绝大的破绽了。

一时间人仰马翻,有人兵器慌得掉落也来不及捡,转头就跑;有人迎战上前,却愕然发现同伴还在戴盔没有跟上。

李世民面甲下的面孔是他自己也不知道的冷酷,持槊挑刺,一个匆忙迎战的将领已被他挑落马下。尉迟融更是兴奋,紧紧护在他的侧翼,格开刺来的马槊,接连挑翻了三人。

杨玄挺军也不能说是什么精锐,一鼓作气尚能获胜,陡然遇袭同样慌得难以组织。杨玄挺率少数亲信精兵迎战片刻,知道大势已去,急令撤退。

李世民一刻不停,率人追了下去,令他无法结阵,一直快退到后军杨玄感那里了,才勉强组织人手组成一道防线,同时杨玄感也率人上前,总算维持住了阵型。

裴弘策见状,咬了咬牙,催促收拢的败兵紧紧跟在后面,跑得气喘吁吁,也算是赶上了。他自己带着亲卫上前,正要与李世民说话,见马上的李世民转过头来,只一双眼在面甲俯视下来,竟令他身上一寒,嗫嚅着不敢言语了。

好在李世民也没追究什么,转头那一眼不过是战场上杀气未收,见是裴弘基,早知道这是个菜鸡的情况下他也没怎么生气,转瞬就换了笑意,轻快地道:“裴赞治来得及时,今日可毕其功于一役矣。”

裴弘策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心思还没转过来,又累得够呛,脑子根本没反应过来,只知道重复了:“毕其功于一役?”

“对。你在后压阵,看我破敌。”

李世民跳下马,令骑士换马。

他这支骁果军配了马,原是一千人骑兵。不过事先他就令五百人转为步兵,而令一人双马。追击至此战马已疲,再战便要换马了。

那边杨玄感和杨玄挺收拢人手后,杨玄感问明情况,决定趁自己三千多人尚未接战而对方已疲,立刻开战。

两边心思想一块去了,现在没什么花巧,两军硬碰硬地交战撞在了一起。

李世民吃亏在确实还没长成,力气虽然比同龄人大得多,但上战场还是欠缺了一点。但好在他找来了尉迟融。另一个他从军中提拔起来的方永虽然史上无名,不知是不是成名前就死在了某场战事中,却也是个有数的猛士,有两人护翼两侧,这点不足也能弥补了。

步卒结阵推进,骑兵侧翼观察盘旋,步兵方阵撞在一起之后,骑兵也厮杀到了一块。

这是李世民亲自训练出来的骑兵,而杨玄感将骑兵集中给杨玄挺,后军的三千多人几乎都是步卒。说是以逸待劳,真正接战的骑兵却也是前方败退下来重新投入战斗的疲兵——他们还没有双马。

步兵死死纠缠在一起的时候,李世民已经解决了杨玄感的骑兵,令旗指向,毫不停息地又凿击入阵,踏乱了杨玄感的军阵后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