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恢何许人?这是将聂壹举荐给刘彻,十分同意诱敌出击的人,却在匈奴出现,他分明可以打匈奴,哪怕杀一个匈奴都可以振奋人心的时候选择了不战,不出兵。
刘彻对整个大汉朝的将领都生出了怀疑,他无法确定他们到底能不能给大汉带来希望,他不确定将来他再次想要出击匈奴时,大汉有没有那个将领可以支撑他达到击溃匈奴的目的。
霍去病就在刘彻完全不确定未来的情况下,往刘彻的心上打了一镇心针,让刘彻从绝望中攀爬而起。
不过是败一场罢了,不算什么大事,只要刘彻在,刘彻还活着,他一定会踏平匈奴。
刘挽默默的低下头,有时候真应了一句,时也,命人。
想想史书上关于霍去病的种种记载,十八岁率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勇冠三军,封为冠军侯!之后数次深入匈奴腹地,封狼居胥,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年纪轻轻的霍去病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风头无二。
无人不诧异刘彻对霍去病的喜欢和宠爱,总觉得像刘彻这样疑心重又薄情寡义的皇帝,不可能会这样的喜欢一个人。
而且,在霍去病之后,再也没有一个人得到刘彻的盛宠。霍去病的一生就像流星划过天际时一般,璀璨明亮却又短暂无比。
“辜负朕,挫我大汉军心者,岂能容他苟活于世。”刘彻心下得以安慰,可是,刘彻在心底里也越发坚定一条,连一个孩童都懂的道理,身为大汉的将领却犯下这样致命的错误,绝不能活。
刘挽知道,王恢必死无疑。她所遗憾的是,聂壹那样的人物终是没能保住。
聂壹的死,细节上刘挽没敢问刘彻,包括刘彻究竟有没有派人去保护聂壹。
一个愿意为大汉作饵的义商,败在大汉的将士手里,听起来何尝不是讽刺无比。
不怪刘彻生气,刘挽何尝不气。
刘挽没有别的可做,哪怕是祭奠一番聂壹她都做不到,只能私底下同卫青提起此事,卫青意味深长的瞥过刘挽道:“聂家的人不是卫家能去交往的。”
着重咬着卫家两个字,叫刘挽打了一个冷颤,也让刘挽意识到,她和卫家,看似一体,实则也有区别。
有些事刘挽不管怎么做都可以,卫家却不行。如聂家的事。
刘挽如果因为聂壹的大义,想让人去安顿聂家,避免聂家因为聂壹之死遭受损失,就算刘彻知晓也未必怪罪。
一但卫青去做这件事,落在刘彻的眼里相当于是什么?
结党营私。亦或者对刘彻有所不满?
第47章秘密
无论是哪一颗怀疑的种子一但在刘彻心里种下,一时半会不会怎么样,将来某一天,某一个点,极有可能爆发出来,卫家面临的将是天子之怒,彼时
“我没人。”卫青一句话,他相信刘挽懂得。刘挽无奈的摊手表示,她没有人。
正是因为缺人,刘挽只好同卫青提出,希望自家舅舅助她一臂之力,从而忽略卫青方才所指的潜在问题。差点她把卫家坑了。
“公主最亲近的人该是陛下。无事不可对陛下所言。陛下对马邑之谋虽然愤怒,陛下所恨的并非聂家人,公主心存仁慈,只想知道聂家人的结局,并无他意,陛下不会疑心。”卫青和刘挽分析着,也是希望刘挽养成凡事多靠着刘彻的习惯,哪怕他们都知道,刘彻这个为君为父的未必可靠。
刘挽是如何也没有想到,卫青突然开始教她如何同刘彻的相处之道。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呆滞的并无回应。
卫青以为刘挽没有听明白,干脆说得越发直接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能给我们的,也能收回去。”
得,刘挽明白了,自家的舅舅十分清醒,不仅是对自己有自知之明,对刘彻也有一定的认识。
他太知道刘彻是什么样的个性了。为此,每走一步皆小心谨慎。
也就不怪历史上的卫青能够得到善终。
虽然在霍去病去后的十余年里,刘彻明明还想打匈奴,却不敢再用卫青。当时的卫家已然权倾朝野,卫子夫是大汉的皇后,生下的儿子刘据是大汉的太子。卫家一门五侯,再用卫青,刘彻不怕无人压得住卫青?在他手里依然有一个失控的外家,令大汉再次陷入外戚专权的境地?
刘彻一回一回的受尽外戚专权的痛,无论是谁都休想再触及他的底线,任何人胆敢打大汉权力,以为能够专权,企图动摇他的江山,他的权威的人,他都不会允许他们存在。
一切,并没有发生,卫青却已然看破,明了刘彻的为人。早早已然先一步做到谨慎小心,刘彻不想让他碰的事,他一概不碰。
刘挽默默低下头,亏得她自问对刘彻有所了解,听听自家舅舅的话,她不应该为之惭愧吗?
“舅舅,我记下了。”刘挽连忙向卫青保证,人没有有什么关系,她没有的人,可以顺势向刘彻要呢。想必刘彻不会吝啬于施恩于人,以表明对于忠于大汉,和有损大汉的人都是什么样的态度。
卫青很是欣慰,刘挽明白了是一件好事,暂时对卫子夫来说,三个女儿里,相对能够改变卫子夫处境,有助于卫子夫的人是刘挽。
不错,卫青希望这样的局面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像刘挽这样聪明的孩子,得刘彻之心,对卫家或者卫子夫本人都是一件利事。
刘挽受教,寻着一个合适的机会,刘挽在刘彻面前提起聂壹,不意外看到刘彻稍变的脸色。
“聂壹先生为大汉而死,马邑诱敌虽然失败,非他之过。先生惨死匈奴人手中,是不是应该派人慰问他的家人,以示父皇对忠于大汉,为大汉舍身忘死之人的重视?”刘挽轻声说来,显得有些闷闷的,毕竟聂壹死了,为大汉而死的。
然而让刘挽没有想到的是,刘彻却道:“聂壹没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