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情在临国内部自然都可以自圆其说,但同时也在进一步的激发宋金两国的不安和恐慌。别说铁棘之车了,就之前拿来守城的炮车,随便拿三辆出来都能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轰过去——临国为什么这么好讲话,而且根本没有继续打得意思?他们是有什么把柄或者弱点,所以才一直不扩张吗。陆游在沂州和议之后,虽然没注意到皇上怀里又多了个新东西,却能够明显地嗅出临国的不安分出来。如今掐不死这苗头,未来只会更难做。他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把目光放到了辛弃疾的身上。一定要找到制胜的办法。也一定要毁掉临国。辛弃疾再次被带到了宫城之中。他不清楚这附近的规制,也不清楚自己被带去了哪里。但总隐约感觉……这次的问询果然和从前几次不一样。而且极有可能和城内传的沸沸扬扬的事情有关。赵构等在殿内,一眼就看见了这个书生。旁边的汤丞相端出一副长者的大度姿态出来,笑吟吟地招呼他不必多礼,坐下说话。来的人不多,但都是枢密院以及其他几处的重臣。话虽然这么说,但礼数不敢出错。哪怕汤丞相又开口拦了一次,辛弃疾还是跟皇上和他手下的一群人轮流行了个礼,脚步眼神一个不错。直到皇上跟他问话的时候,他才敢抬头看看这个久未见面的皇帝。赵构又老了些许,双鬓染白而皱纹横布,笑起来都会加深老态。汤丞相自然是替皇帝来说事的,两三句话就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大意就是你辛弃疾理应明白家国大义,为宋国慷慨解囊,把知道的事情都掏出来。旁边陆游再出面许诺,说只要他帮着朝廷瓦解临国,自然高官厚禄不尽,还把他沂州附近的家人都想办法接过来。辛弃疾既不接话也不回避,只听完三四个文臣轮番上阵的一通说辞之后,才再度作揖询问道:“陛下可问的是制服临国之道?”“是。”赵构盯着他道:“你肯说实话吗?”辛弃疾抬起头来,双眼清澈干净:“言无不尽。”——他的态度始终都非常配合,语气却带着微微的悲凉。只是这种悲凉没有宋人能察觉。“临国,是以科学和法理治国的。”辛弃疾开口的时候,其他人的眼神都开始变得复杂而不信任。“他们孩童从识字起就不读道德之书,而是学习科技之术、自然之律。”“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工匠技艺,还是国防武器,每一样的发展速度都非常的快,而且每个领域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宋代虽然风行从商,人们甚至不把做商人当成一桩丑事,可这不代表做工匠或者钻研这些奇淫技巧就是值得提倡的。“宋国不说制胜临国,哪怕只是想收复河山、驱逐金贼,也应该开启民智、发展科技,让真正的物理之学、化工之学能够被体系化的传播和发展。”辛弃疾说的是实话,可他自己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一个封建国家立国的根本,就在于至高无上的君权。参政院也好、扬州或者整个临国也好,民主思想是占主流的,想要发展科技推动生产力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对于宋国而言,如果发展科技,萃取新的文明,就等同于在推动资产阶级的发展,叩开民主思潮的大门。文思院那边明显已经感觉到了一部分思想的变化,在极力的传播三纲五常的思想,所有从扬州归来的士子都要日夜诵读经典古著,还要写感想文章上去以证心诚。就连不识字的人也要口述一遍自证心迹,由小吏抄好了一并交上去。“陛下,”他深深一揖,再度道:“不懂物理之学,就无法改良抛石机和火箭,不懂化工之学,就造不出烟雾弹和催泪弹,一切都由您定夺。”赵构低头玩着什么东西,坐在高位上没出声。他虽然召见的是这个临国回来的书生,心里想到的确实沂州和议时走进他营帐的那个女人。没有人知道她是怎么进来的。那个女人自称云祈,看玉牌身份也是金国的贵夫人,却说自己是从临国叛逃出来,目前附庸于金国的朝廷,有意与他暗中合作。她给了自己一台能够收发信息的电台,还仔细讲授了用法。“虽然临国重新接通了你们三州之间的电话往来,但你们说的每一句话,他们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但用我做出来的这个,不仅可以与我联系,而且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她笑起来时像极了雍容华贵的金国公主,身上还有淡淡的麝兰香气。赵构和她断断续续的联系已经有半个月有余了。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多操作几次还是能弄明白这个东西的用法,并且召集机密的要员帮忙操作和处理信息。云祈给他的信息汇总下来,一共有这几条:1她人在金国而且可以左右君王的选择2她希望以妃嫔的身份进入宋国,为赵构扳倒金临3如今金国开始大面积栽种无用的糖菜,就是她的手笔4宋国如果想扳回局势,唯一能做的就是与临国共同建学,汲取科学之义那神神叨叨的奇怪女人也好,自己面前的年轻后生也好,说什么都绕不开科学二字。赵构思索了半天,只吩咐下人先把辛弃疾带到侧殿休息去,看向那汤丞相问道:“你怎么看?”汤丞相从前就是求和派,此刻唯唯诺诺半天,自然说些表忠心表顺从的废话。赵构摸着胡子想了一会儿,半晌才开口道:“如果要与临国建学,就需要确认一些事情。”工匠之类的东西,是断然上不了台面的。如果哪天宋国的丞相是个木匠,恐怕会笑掉周围四国的大牙。其实辛弃疾在之前的审问中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临国的人各司其职,参与政事的人去钻研通政之学,发展科技的人则一门心思的扑在实验室里。文理并行着发展,才会互相裨益。但宋国想要文理并行,是绝不可能的。儒学就是他们的立国之本,一旦动摇就等于在威胁帝王的位置。所以赵构更倾向于云祈的提议,也就是只单行理科,且限定学习理科之人的发展未来。他们所学到的一切知识都应为皇家服务,可以给予重赏鼓励,但绝不能让他们触碰到权力。能管着他们的,必然是通读四书五经的正派读书人,只有这样他才肯放心。从前陆游等臣子的计划是,把这些从扬州拉来的人召集起来编书,以为他们知道的奥妙就足够与临国抗衡了。在他们的估计里,临国就像个藏着一颗宝石的富人,只要把他最在乎的那颗宝石夺走,就不用害怕任何事情。可伴随着与临国的接触加深,伴随着辛弃疾在八十余次审问里的辨答,还有那突然出现的诡异女人所说的话语,都在不断地确认一个事情。临国有的,不是几颗宝石,而是一山的矿藏。柳恣在收到赵构的来电时略有些惊讶。感觉这两年里老赵跟被拍着脑袋开了窍一样,如今居然还提议派生员来临国读书留学了。这种积极的态度有些反常,确实合乎临国利益的。因为临国缺读书人,非常缺。伴随着参政院那个实习生的提议被采纳,扬州城不仅开设了成人夜班,广陵学院扩招了两个班,同时有新的一批城南城北中学毕业的学生被分配到了科研所和教育院,开始参与不同性质的工作。如果单纯说能够推广九年制义务教育里内容的老师,或者是能讲授初高中重难点知识的老师,自然是够的。他们缺的,是能够投身于研究院,开始参与文献整理和技术实际运用的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