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对刘家忠心耿耿,早先又听黄忠说过入城之事,念及同袍之谊,当即应诺。
见此事了结,顾雍起身说道:“少主,雍既然被委派造船之事,必当竭尽全力,但是海船与江河之船大有不同,有些事情非雍能力所及,需要少主相助。”
历史上的顾雍是东吴名臣,治政之才不亚于诸葛亮,孙权曾对众臣说过,“顾公不言,言必有中”。
受前世影响,刘琦对海洋的重视程度远超当世之人,加上顾家也有海船从事贸易,所以才委派顾雍督造海船。
实际上,造船只是前奏,以后创建海军和海洋贸易才是重中之重,刘琦属意的主导船政之人就是顾雍。
以顾雍的沉稳气度,他说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是困难重重。刘琦不敢怠慢,忙问道:“有何问题,元叹尽管讲来。”
顾雍道:“我大汉四百年来,皆重海防之事:武帝时曾经七次巡海,派楼船将军杨仆跨海扫平卫氏朝鲜;伏波将军马援也曾率领战船两千余艘征伐南越贰贼。我朝海事之盛远迈周、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吴、会二郡本也设有船屯,然自党锢之祸起,两处船屯逐渐荒废,造船工匠日渐调零,屯中旧人所剩不多,又无事可做,尽靠打渔为生。少主若要打造海船,船屯倒是可以修缮再用,唯缺人才!”
刘琦听罢,暗自思忖:党锢之祸离现在三十多年了,船屯无人管理,船工船匠既无事可做,又无粮俸可领,人家总要生活下去,自然有回老家种地的,也有无地可种,在船屯旁边打渔的。
三十多年,都两代人了,不知道那些工匠和制造工艺还剩下多少。
他思忖良久,对顾雍说道:“元叹勿忧,当务之急,先将船屯附近的工匠召集起来,按时发放碌米以安其心。
“再将那些回家种地的打听清楚,发文至乡亭,请他们再回船屯。
“所需钱粮,待华歆到任后,我会嘱咐他从州中按时拨付。”
顾雍道:“如此,怕是仍有很大不足!”
众人闻言,尽皆侧目,顾元叹是饿疯了吗?
刘琦见顾雍仍是不依不饶,不禁失笑,对顾雍说道:“元叹勿急,此事我已考虑许久,其中困难我亦深知。我有三点应对之策,请元叹参详。”
顾雍道:“少主请讲。”
“第一点,船屯修缮与造船所需力工需元叹自行招募,民间有经验的工匠也可自行聘用。”
“好。”
“第二点,回襄阳后,我会让父亲征调荆、扬二州的木工到船屯听命。亦从铁官处抽调部分铁匠过去。江夏、洞庭的船工也调拨一部分给你。”
“甚好!”
“第三点,前几日我接到薛综传书,襄阳书院首批弟子即将出师。元叹可先随我回襄阳,一则见见我父亲与荆州豪杰,二则可入学院挑选弟子到船屯帮忙。”
顾雍倒是想见见刘表这位雄主,但对书院之事不解:一座书院,充其量十几名、几十名弟子,一年出师者不过几人而已,且恃才傲物者又占了大半,基本上都出身世家大族,谁稀罕去船屯造船?
堂下众人除了黄忠、徐晃以外,都与顾雍一般想法。
刘琦见此,不以为意,对顾雍笑道:“元叹可去过襄阳书院?”
“未曾去过。”
顾雍心道:什么襄阳书院,都没听说过。
“可知我襄阳书院有多少弟子?”
“不知。”
“可知我襄阳书院今年有多少弟子出师?”
“不知。”
“可知我襄阳书院所学者何?”
“不知。”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