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那边还没有回消息吗?”
内阁魏广德值房,谭纶坐下后就问道。
之前魏广德说有意让张科入兵部,谭纶也是知道他的,浙江巡按御史,曾暂代过胡宗宪的差事儿负责江浙剿倭。
要说工作,倒也没做差,看上去有点能耐,所以谭纶并不反对调张科进兵部试试。
“没有,算时间也该回消息了。”
魏广德看了眼劳堪,见他在摇头,于是也是苦笑道。
“或许,进卿还在考虑吧。”
劳堪插话道。
毕竟,张科一直表示自己不会再出仕,他厌倦了官场的生态,觉得还不如在家里做个富家翁好。
反正他已经进士及第,在官场里还要被上官压着,在老家他就是老爷,就算是官府的人看到他都得恭恭敬敬的。
没看到他张科的同年里都有谁,当朝次辅魏阁老。
“今日邀二位来,就是为了一个事儿,那驿递改革,都察院和兵部都是什么态度?
我想要了解清楚,也方便之后和辅沟通。”
魏广德开口说道。
昨晚,劳堪过府把情况说了下,兵部劳堪倒是支持,但是曾省吾觉得驿递本来是朝廷传递公文、军情的系统,怎么能够从是民间书信传递。
而且,民间书信传递的需求有多大?
是否值得驿递专门开展这个业务,别做起来,但一年也没几个人送信,那民间书信传递看上去方便了少数百姓,但却辛苦了驿差,貌似得不偿失。
“兵部主要还是担心驿递民间书信数量不足,专门开这门生意很是不便。”
谭纶想想还是直言道。
看似只是送封信,好像并不花费什么功夫,但是书信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中间根据路程会经历若干个驿站。
传输途中一点意外,可能就会出大麻烦,或许直接把信寄到不知什么地儿去了。
还有关于收费,大明的驿站虽然遍布天下,但是多是在城外,并不在城里。
而百姓,则可能生活在各处,这送信的差事儿,怕是也没人愿意去跑。
曾省吾是从实操的角度考虑,认为没人会愿意跑腿,关键是看不到效益。
魏广德看了眼劳堪,随即有点明白了。
他之前和劳堪商量的时候,倒是按照后世的做法说了下,那就是固定邮费。
只有邮费足够便宜,老百姓能用得起,驿递送信市场才能够被打开。
但是,这年头民间识字率不高,所以确实没什么邮政的需要。
一般来说,本地或者临近地区,就是托人带个口信,根本不会选择写信。
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市场,那些落魄读书人,如果能够写得一手好字,摆摊写字读信还是能混个半饱。
而在农村,就算村里没个秀才、童生总还是有几个吧,里长、甲长也都是要求识文断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