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朱元璋见到朱棣 > 97 第九十七章 P8(第3页)

97 第九十七章 P8(第3页)

弃了,但没完全弃。后面有类似放哨的看到蒙古人,然后宣府的薛禄领兵去打的情况。

但屯田都撤走了,这地方基本等于一个遥远的烽火瞭望站。而随着时间推移,那边连2000人的规模都维持不了了。

宣德8年11月,守旧开平的不足1000人。

宣德9年1月,独石守官不愿意再把300手下士卒派往开平放哨,认为我这里人都不够,为什么要补开平卫。这里似乎没有再强调旧开平,也许指的是新的开平卫。

由于军士逃亡现象的加剧,独石、新开平卫这种长城以内的,都缺额严重。Up估计,此时的旧开平,连放哨功能都损失殆尽了。】

朱元璋郁闷道:“边境苦,咱知道他们过得不易,所以常常给他们发钱,再减屯田上交的月粮,再双管齐下,若是有人逃跑,便连罪到小旗百户上。就算如此了,效用也不是很好。”

朱棣说:“现如今的开平卫,全赖北平输送粮饷,恐也不是个长久之计。”

朱元璋更郁闷了:“要不开中法得了!用盐引叫商人把粮草运过去。但屯田还是得屯的,那里意义很大,不能弃啊!”

【其实根据对元上都城墙的考古研究,明朝人只是利用了元上都的城墙,简单改造了一番,并没有花费大力气去修成坚墙。

无论是朱元璋也好,朱棣也好,都不认为这个位置该如同宣府、大同等边镇一般,死守之。

开平卫的作用历来都是通往蒙古的桥头堡,扼住明蒙交通的要冲。

在朱元璋时期,可能更发挥着增加战略纵深的作用,偏向守一丢丢。

到了朱棣时期,就纯粹是攻了,因为他老爹已经帮他把蒙古人赶到更远的地方,得去捕鱼儿海一类的地方才能摸索到蒙古人的踪迹,开平卫附近基本也是无人区。朱棣是为了扫荡漠北,利用开平卫囤积粮草,保障后勤,让自己可以在大漠浪的更远。】

话到了这里,朱棣总算是精神了一些。

“是了,未来的我取消大宁卫,想是因为我去打一次蒙古所耗费的粮草,搞不好还没-->>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大宁卫一年耗费的多。”

虽然这话说得有些道理,但朱元璋沉思片刻,却突然冷哼。

“咱记得,那杀明四护法里的努尔哈赤,就是女真人吧。你弃置了大宁卫,倒叫女真人重新站起来了。”

朱棣却道:“这努尔哈赤,一直没有被说道,应该是在也先之后吧。我连也先都管不到,还管得到那努尔哈赤?”

“你话真多!”朱元璋骂骂咧咧,“咱不管,你敢给咱弃大宁卫,咱就敢打断你的腿!”

朱棣:“……”

他闭嘴了。

【薛禄肯定知道开平卫对永乐北伐的重要性,也在那里实地呆了有一阵,最后还是做出了这个积极的提议。

Up实在是很难评价。

也许五征漠北的强大战果让他认为,蒙古人不足为惧,已经没有必要再耗费如此多的粮草去维持一座塞外孤城。

也许是他从仁宗宣宗的边防策略调整中,明白新上司的想法已经和锐意进取的朱棣大不一样。】

朱元璋叹道:“你在位时,一应体系都是偏向进攻的。后代不进攻了,却还延用这样的体系,会埋下很大隐患的。”

朱棣复又委靡了。

之前后辈说过,他时时带着朱瞻基教导,想来,应当是带着他出征过的。其实好圣孙也就算了。这文臣武将,个个都被他带出去过,想来,是亲自见过打仗、亲自打过仗的。

结果,还是变成这样子。

只会弃弃弃。

连亲自吃沙子这法子,都不能让他们脑子清醒一些吗?

【这种弃守是很短视的。

光是明朝自己,没多少年就在土木堡之变里尝到了弃守开平的恶果。

独石取代开平变成了最前线,战略缓冲空间被大大压缩。它离土木堡直线距离仅120里,沿途虽有燕山山脉阻挡,但蒙古骑兵想钻,也是完全钻的进来。

更何况,阿剌知院这一路当时攻打独石,这儿贪污**,杨洪的儿子杨俊等人根本不堪一击,一触即溃,弃城而逃。

于谦的奏疏写,沿路11城守将全部跑路,只有杨洪的宣府没跑,从其他人的奏疏看得出,大概是7月份,也就是土木堡之变前,“赤城堡、雕鹗堡”先跑了,“隆庆、龙门卫、怀来、永宁”等地看着他们跑,自己也跟着跑。

战报都没他们跑得快,就还没咋pk呢,只剩一道居庸关守着北京了,北京也很蒙蔽啊。(怀来过后只有居庸关了,宣府比怀来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