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唐军中的精锐骑兵。】
汉朝,元狩四年。
正事儿来了!
刘彻和霍去病、卫青等人都坐正了身体。
【骑兵在整个唐朝的军事系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唐朝的步骑比最高可以达到5:2。】
【而说起唐朝的骑兵,就必然要追溯它的发展历程。】
【自汉武帝征讨匈奴开始,骑兵在中原王朝的重要性就日渐上升,同样也在不断发展。】
【在汉朝,骑兵作战就开始应用马甲、环首刀等等来作战。】
神迹的画面上同步放出了汉军的环首刀,笔直的刀刃闪着铁器冷光,又长又短,长的甚至超过了一米;而马甲的样式虽然简单,但也能够给马匹带来一定的防护。
【其后,在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马镫这一骑兵利器,极大地提升了骑兵的冲击力和稳定性,增强了骑兵的作战能力,将骑兵的重要性再次提高。】
【同时,南北朝期间还出现了另一个关键性器具——完整的成套的马铠,能够防护马的全身。而这样的铠甲一般被称为具装铠或者马具装,那么由此又诞生了骑兵的一个新的分类——甲骑具装,也就是人马都批有完整铠甲的骑兵。】
马镫同样是铜铁质的样子,两只马镫分别悬挂于马身两侧,分为镫环和镫柄两部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具装铠则复杂一些,有铁质的,也有皮质的,画面中出现了六个部分,分别标有名称:“面帘”保护马头,“鸡颈”保护马颈,“当胸”保护马胸,“马身甲”保护躯干,“搭后”保护马臀,以及“寄生”竖在马尾上。
最后,是全身披挂重甲的兵卒骑在同样具装铠甲的马匹上的样子。
秦朝。
嬴政看着汉朝的环首刀,以及南北朝期间的马镫、具装铠,心情激荡。
大秦连年征战,加上全国对于军事的重视,他作为最高统治者,对于秦军此时的各项装备自然了若指掌,对于各项装备对应的战斗力同样了然于胸。
故而,当马镫甫一出现,他立刻就看出了这样的工具对于军队的重要性——解放双手,增强稳定性,也增强了冲击力。
这样的工具对于骑兵而言,意义绝对是划时代的。
至于具装铠,则是进一步武装了骑兵,人马铠甲俱全的甲骑具装,拥有的冲击力和战斗力更是远高于没有任何防护的普通骑兵。虽然可能会对灵活性造成影响,但单论冲击力,一名甲骑具装就极高,更何况足够数量、排列整齐的战阵呢?
朝堂上的聪明人有很多,不用皇帝开口,他们就自发地开始记录神迹中展示出的各项骑兵装备和兵器,力求完美还原。
“陛下,”李斯近身,对皇帝低低道,“汉朝的环首刀就先不说,但南北朝能够给马匹都装备完整的铠甲,组成完整的骑兵,那他们在冶铁技术上必然有极大的进步。”虽然具装铠有铁质也有皮质,但铁质的数量绝对不少,这背后的原因很容易推出来。
嬴政点头:“让工匠们,还有秦墨加强对冶铁技术的研究。”其实这项研究本来就一直都在进行,而明朝故事中的火器也离不了冶铁技术,让大秦上下对铁器的重视程度再次提高。
汉朝,元狩四年。
“5:2?!”这是什么比例?唐朝居然能够做到步兵和骑兵比例达到三比一,这背后反映出来的内容太多了。
首先,就是他们战马的数量绝对非常多,不是简简单单地多几匹,因为骑兵要想形成足够的战斗力,那一名骑兵匹配的战马数量一定要大于一匹,要有两三匹才行——固然唐朝的骑兵未必每一支都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只要有那么几支精锐,就会对战马数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次,就是唐朝对战马的繁衍一定有一个几位完善的系统。战马的服役年限并不长,大约十年左右,而其中状态最佳的时期不过两三年。虽然度过巅峰期的战马还能勉强使用,但一般都会速度、耐力都下滑,因而通常会从军中退役。唐朝若是能够长期维持这样的步骑比例,那一个完善的马政系统必不可少。
再有,就是唐朝的土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问题了。马,是需要草场的,若是国土面积不够,马的数量增多,那很有可能会侵占耕地,造成粮食产量下降。唐朝若是要大量养马,不管是朝廷养殖还是分派民间,那都必然要求朝廷能够满足粮食需求和经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