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后唐诗人写的,他当时就站在这里……”男子一边指着幽州台的地方,一边说着这首诗的时代和历史背景。
“幽州在这个地方啊。”徐闻正规大学毕业,知道幽州这个名字。只是她毕业时间太长,一时间想不起幽州在哪儿,此时听着男子讲解,她脑海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
“这次红队回答正确,奖励一朵小红花。”男子往小女生胳膊上贴了朵小红花。
男孩露出一道懊恼的表情。
教室里有十一名学生,徐闻等人看着众人坐姿,猜测这里把学生分成两队进行古诗词PK。
蓝队挑战失败后,红队抽卡,题目:峨眉。
“峨眉是川省名山,在这个地方。”红队很快找到了位置,接着很快的背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写的《峨眉山月歌》。”红队背完还不往讲一下诗歌出处。
“当时这位诗人是从这里上的船,他船上呆了一天,一出来,就看到一个明亮亮的秋月……”男子用现代语言讲述着峨眉山月的场景。他的用词朴实,但连在一起,峨眉山月的场景仿佛立体起来。
此时不仅学生,就连谭洁等人也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六百年前的峨眉山前。
“大家想不想看峨眉山月?”男子见大家听得入神,对学生们问。
“想!”学生眼睛一亮。
历史博物馆可以输入‘朝代—场景’进行‘历史穿越’。
《峨眉山月》属于夏国名诗,这段时间,云山小学层组织《夜书所见》《江山渔者》这些古诗词再现,大家模拟过程中可以实行联机。现在《夜书所见》《江上渔者》都已经像电视剧一样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大家听男子这么一问,就想到了历史博物馆。
“大家好好听课,晚上七点博物馆门口集合。”男子也没有卖关子。
他结束今天的兴趣课后,看向谭洁等人:“准备好备课了?”
“准备好了。”谭洁有些紧张。
经过上午交流,她知道男子名为周靖川,云山小学校长,负责她们的工作考核。
“别紧张。”周靖川示意谭洁调节好心态。
四人商量了一下,徐闻有讲课经验,她第一个站在了台上。
“同学们好。”
“老师好!”
双方问好后,徐闻开始讲课。
因师资环境不同,山区教学质量整体不如市里,要是没有好好引导,山区学生容易出现懒散厌学的情绪。
山区孩子要比城里孩子敏感,她已经做好孩子胡乱捣蛋的准备,只是从上课到结束,孩子们不仅没有捣蛋,相反听的十分认真。
孩子们眼神里没有胆怯和自卑,而是对学习热忱的渴望。
在接下来的三小时里,其他三个老师也上讲台讲课。学生们不只会听,也会举手举一反三,课堂气氛出奇的融洽。经过一天的课堂评测,四人都通过了云山考核。
……
“你们签不签合同?”晚上六点,谭洁转着肩膀问。云山合同一年一签,她虽然返乡,但不确定能不能呆得住。
“签啊。”其他人不假思索。云山小学环境好,课堂氛围好,她们没道理不签。
晚上九点,谭洁坐在彩虹桥下发呆。她喜欢云山村环境,但她-->>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