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非洲创业实录 > 第九十三章 凯末尔(第1页)

第九十三章 凯末尔(第1页)

蒙巴萨的城市道路上车流如织,虽然已经在达累斯萨拉姆见过这样的壮观景象,苏联考察团人员还是感觉到震撼。

并且他们还注意到蒙巴萨路上的豪车比达累斯萨拉姆更加常见。

其实,苏联人对于豪车本身没有太多概念,因为汽车不管贵贱在苏联都是稀罕物。

卡里莫夫分析着两国的差距说:“虽然我们苏联也有汽车工业,但是和东非的差距过于悬殊,恐怕蒙巴萨一座城市的汽车数量就能够轻易过我们全国。”

面对卡里莫夫的感叹,苏联工业部的同志对本国工业数据倒是比较门清。

工业部的谢尔达尔说:“我对于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还是有一些有些了解的,目前我国全部汽车数量都不到四万辆,年产量更是不足二百辆。”

“实际上早在192年,那时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第一台国产汽油车,由圣彼得堡,也就是现在列宁格勒的福莱泽制造厂制造,但是这辆车可以说是手工打造,无法做到大规模量产。”

“后来,到了199年左右,俄罗斯—波罗的海车辆厂才成为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的汽车生产厂,但产量最高的时候,也就才六百辆。”

“这个产量还是因为世界大战时期,帝俄政府因为军队所需,用订单堆砌起来的,我国的汽车还是依赖进口为主。”

“虽然在帝俄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相关产业,但是,绝大部分零部件完全依赖进口,比如动机,轴承,轮胎等等。”

“而东非的汽车工业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比较达,毫不客气的说,在这个领域东非领先我们五十年也不为过。”

如今苏联的汽车产量比沙俄时期还大幅度下降,每年仅有不到二百辆规模,这已经是如今苏联汽车工业的极限。

苏联汽车工业本身家底就薄,毕竟帝俄时代,俄国也仅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厂。

而且这家汽车厂在被苏联接手后,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就比如原本的外国零部件供应商,因为苏联成立的原因撕毁供应合同。

这让许多重要零部件,无法获取,而苏联本身重工业不达,无法生产本国替代品。

并且,除了材料和零件问题以外,外资还撤走了原本的技术支持,同时帝俄本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汽车产业专家和工程师,也因为苏联的原因外逃出国。

所以,苏联汽车工业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局面,光是这一点,就让如今苏联汽车产业展十分吃力。

谢尔达尔接着说道:“我国的乘用车差距和东非更是天壤之别,列宁格勒汽车厂主要生产车辆以货车为主,以前主要供应沙俄的军队使用,不过没有挥太大作用。”

“世界大战时帝俄军队的主要车辆,大部分是从东非等国家购买的。”

一战期间,东非确实卖了不少军用汽车给当时的帝俄政府,尤其是前期,苏伊士运河和黑海航线尚且畅通的时候。

而现在依旧有不少东非产军用汽车在苏联军队里服役。

卡里莫夫叹了一口气道:“不仅仅是汽车,还有拖拉机等农用器械,我们也严重依赖进口,在交通领域,我们可能也就铁路勉强还能跟的上世界的脚步。”

“但是,铁路方面我们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差距也十分突出,我听说现在东非正在大规模推进铁路的电气化,这可能进一步加剧我国铁路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

谢尔达尔也面色沉重的说道:“铁路和船舶,我们还有一些基础,而在汽车和飞机等新兴交通工具方面,我国几乎是一片空白。”

“也难怪约瑟夫等国家高层的同志,对于苏联现如今的处境感觉到忧虑,我们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实在太悬殊了。”

“如果这个时候,帝国主义国家和我们苏联生战争,那必然会对联盟形成致命的威胁。”

“不过好在帝国主义国家也不是铁板一块,如果他们真的联合在一起,对于我们甚至可能是灭顶之灾,毕竟光是现在他们对我们经济和工业的封锁,就已经让苏联的展有些举步维艰。”

卡利亚金宽慰道:“不用灰心,资本只看中利益,他们必然不可能真正的联合在一起,甚至会为了利益,自己内斗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