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附近住着,有点什么风声都知道,胡同里传遍了,大学生田馨,是那家四合院男人的外甥女。
四合院男人,是胡同人对白映元的称呼。
那家四合院常年上着锁,从门口路过的,总会忍不住透过门缝往里张望,好大一个院子啊,羡慕的、拈酸的、说什么的都有。
白映元不常回来,这些闲话也伤不到他。
有人去了房管所投诉,说凭什么我们挤在大杂院,十几口人用一个搭建出来的厨房,那一家能独占一座四合院。
房管所的人好心相劝,说人家是祖产,有房产证明的,别说是一处院子,就是有三五套,也和别人没有关系。
金秋芳提醒田馨:“胡同里没有私隐事,那家人是你舅舅,大家都知道,正常的羡慕,那些歪心思的,没准怎么讲说,你有点心理准备,别搭理。”
田馨嗯了一声,人得藏点拙,故意冒尖的事她不干。
四合院虽然转到了田馨名下,田馨嘱咐苏蔚冬和白映元,这事谁也别提,先瞒着。
光是认亲就让别人红了眼,羡慕田馨攀上了好亲戚,要是知道她继承一座四合院,更得说闲话了。
住房条件紧张,也不是田馨闹的,这和她没
关系。
田馨和苏蔚冬在这租房,目的就是等舅舅。
现在认了亲,租房的目的达到了,在这住着一堆闹腾事,听金秋芳一提,她更想搬了。
当时苏蔚冬交了一年的房租,就是九十块钱。
按月算,七块五还不觉得贵,一年的租金拢到一起,田馨心疼够呛。
九十块钱,是四件面包服的利润。
钱都交了,这房也不能闲置着,田馨没脸找金秋芳退房,当时白纸黑字签的合同,定下的就是一年,手印盖了,钱也给了,现在反悔不厚道,除非是能转租出去……
田馨叹口气,好几十块钱呢,也不能打水漂。
“秋芳姐,我舅舅借给我们一处房子,就在我学校附近,上课更方便,我和我爱人打算搬过去住,真是不好意思,我想问问,要是这房能转给别人,剩下的房租能退吗?”
田馨又补充一句:“要是转不出去,咱们还是按一年的合同走。”
关于房产的事,除了家里人,任何人也不能透露,都知道白映元条件好,找到了亲外甥女,借一处房子给小两口住也是人之常情,没人会怀疑。
金秋芳一愣,随机痛快道:“成,要是能转出去,我退你钱。”
随后,金秋芳又说:“你也知道,这家院子,不是我家的房,是亲戚的,我们就是给看房子,老爷子立了遗嘱,说是房子留给亲外甥,老爷子的小妹妹远嫁去了外地,多少年没有音讯,这外甥,连个影
都没见到,没办法,我们就先给守着,顺便也有宽敞地方住,不怕你笑话,我们家的房子小,在宣武那边,就是一间小破间,真是住够了,老爷子临终前,让我们搬了过来,说他外甥没来找,我们就住着,你交的房租,我都得攒着,到时候一起给人家。”
这么看,金秋芳倒是个实诚人,多年来不见传说中的外甥,有遗嘱又如何,换成别人也得生出其他心思,这房子占着占着,就不想归还了,更别提还留着房租。
金秋芳又说:“我们家跟老爷子是远亲,论辈分,是我姑表叔祖父,关系远了,但答应人家了,也能好好守着,现在住着半个院子,也不亏。”
金秋芳一边和田馨说话,一边踩着缝纫机,两不耽误:“田馨哪,枕头你别担心,到时候我给你送过去也行。”
离得不算太远,田馨说:“我让蔚冬过来取也行,时不时还得来。”
有这枕头买卖,金秋芳每个月有钞票拿,连丈夫都高看她一眼,日子越来越红火。
田馨岁数不大,是个有想法的,脑子活,平时不显露,但她知道,田馨有钱有门路,不然也支不起这个枕头生意。
跟着田馨干,金秋芳省心又踏实。
金秋芳是本地人,比田馨吃得开,田馨问:“秋芳姐,我想买布料,你知道首都有什么厂子吗?”
首都厂子多,什么服装厂、纺织厂、丝绸厂都有,还不止一家,有向国外
出口的,也有做国内市场的,这方面,金秋芳不太懂,就笼统知道个大概。
田馨问的是纺织厂,纺织厂产布料,金秋芳说:“纺织厂有好几家呢,什么纺织一厂二厂的,市里远郊都有!”
金秋芳记起来:“我爱人他家亲戚,家里是密云的,那边还有个第一棉纺厂呢,开了十几年了,他侄子中专毕业,前两年就去了厂里上班,在密云也是铁饭碗,挺好的待遇,现在的人啊,都愿意进厂子,当工人吃香!”
密云太远了,田馨首先排除到,离着市区六十多公里呢。
她做枕头,对布料的要求很低,过不了审的残次布料也行,什么染色不均、抽丝,这些都不重要,做个枕芯,外面最起码还有一层枕巾呢,没人仔细看,成本越低越好。
田馨打算去三环外的纺织厂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