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不大,来来去去都是熟人。
前些年,不少人给程又年介绍对象。当然,他本人不在津市嘛,所以熟人们都跟程爸爸程妈妈介绍。
父母也不便拒绝,何况也真担心儿子这工作性质注孤生,所以还是很乐呵地应承下来,回头就把照片和微信发给程又年。
程又年本人不胜其烦。
“妈,别推送了。”
“我不相亲。”
后来干脆不回这样的消息了,就当看见卖保险的。
于是妈妈讪讪地婉拒了之后又来介绍对象的人,久而久之,程又年傲慢的名声就在外面传开了。
小城市本来圈子就不大,程又年又是作为“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太优秀了也挺扎眼的。
亲戚朋友认为自己好心好意替他介绍对象,结果一家人就跟天皇老子似的,谁也看不上,除了拒绝还是拒绝。
“程又年还真是一如既往的傲啊。”
“朱总的女儿诶,人家家里好歹是开公司的,他都看不上。”
“可能他在北京开了眼界,咱们这种小地方的土老总,他不放在眼里吧。”
再后来,那些被他拒绝过的女孩子们有的结婚成家了,有的还在继续相亲,反正无一例外都记住了程又年。
尤其是那位众人皆知被程又年拒绝过的朱总的千金。
由于父母口风严,津市这边还没有人知道程又年和昭夕的恋情。
于是春节前走亲戚时,好多人又开始谈起儿女婚姻这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来。
有的是好心,有的是揶揄,有的说着说着就变味了。
“你家又年什么都好,就是婚姻老大难啊。”
“这过了年都三十一了吧?还单着?”
“别那么挑了,再这么拖下去,能挑的越来越少,不是结过婚的,就是有什么问题一直嫁不出去的。”
父母虽不提昭夕,但还是表示:“他已经有女朋友了,谢谢关心啊。”
“是吗?哟,什么时候找的?”
“有一阵了。”
“北京人吗?家里干什么的?”有人眼珠子一转,笑了,“又年连朱总的女儿都看不上,终于动凡心了,是哪家姑娘啊?”
程妈妈看了那人一眼,淡淡地说:“我从小教育我家孩子,爱情和婚姻讲究的是合眼缘,找个能携手相伴一辈子的人就好,至于家世名利,这些都不重要。”
那人被噎了噎,转头就跟人吐槽去了。
“说些有的没的,其实就是找了个不如人家小朱的姑娘呗。多半家里没什么钱,这会儿给自己找面子,就说不看重那些。”
大年初一,昭夕和程又年一同回到了津市。
昨晚陪爷爷守岁,早上睡了个大懒觉,两人才拎着昭家准备的大包小包,开车回津市。
夜里下了场雪,路上湿滑。
程又年的手机平均间隔十分钟就响一次,车内连着功放,程妈妈的叮嘱响彻耳畔。
“路上慢点,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