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北宋大法官 > 终章 扞卫者完本感言(第8页)

终章 扞卫者完本感言(第8页)

吕惠卿如愿以偿,接替王安石,出任宰相,而那边则是由苏轼出任,这也是司马光举荐的,他在刑部,一直是兢兢业业,他发现苏轼之才,不应限于律法,而且他的性格,也不适合担任庭长、检察长,继续他留在公检法,还会阻碍苏辙的晋升,不可能他们兄弟同时担任检察长、庭长,肯定是要避嫌的。

于是司马光和他们文彦博商量后,举荐苏轼出任宰相。

而苏轼与吕惠卿的恩怨,那也是人尽皆知,今后的朝堂一定会更加热闹。

蔡延庆、元绛、章惇等人则是出任副宰相。

在政事堂中,王安石这一派始终更加强势。

薛向也是继续担任三司使,只不过樊正出任三司副使,为以后接替薛向做准备,事到如今,大家也都知道,往后三司使这个职位,就是三大解库铺推选上来的。

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能够很好的确保不滥发纸币,如果滥伐纸币,他们三大解库铺损失最为惨重,他们一定会盯紧的。

再来,从西打到北,不乏商人的影子,如今商人的势力已经壮大起来,如果不给商人一个官职,这也说不过去,必须将商人也纳入到统治集团来。

不过司法方面,就还是司马光这一派牢牢控制着。

苏辙终于回京复命,接替许遵,担任最高检察长,京城权贵们无不瑟瑟发抖,毕竟苏辙在西北时,不管是权贵,还是将军,见到他,如同老鼠见到猫。

范纯仁回来接替赵拚,出任庭长。

这一对老搭档碰在一起,真是所有权贵、外戚的噩梦啊!

程颐则是接替富弼,出任立法会会长。

蔡京更是直接从粮食署署长升为户部尚书。

而齐恢、刘述、刘挚等人则是出任二级皇庭的庭长,用来制衡张斐。

蔡卞、上官均他们虽然没有回京,但都升为各路大庭长。

而王韶则是接替韩绛,出任枢密使。

至于张斐,稳坐最高皇庭,其实他就是皇帝的人,这一点从来就没有变过,只不过他培养出一批出色的敌人来限制自己。

一个崭新的朝堂冉冉升起,真是朝气蓬勃,令人充满着期待。

。。。。。。。。

完本感言!

正如各位所见,这本书的完本之路显得有些坎坷,早在两个月之前,我就说过,之所以完本,是因为在那之后,宋朝主要就是对外扩张,主角能发挥余地的不多,如果戏份再侧重于主角,就会显得有些突兀,但如果不写主角,那又不太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之所有写这几篇番外,就是想让大家明白我为什么在那个点完本,想证明我在那个点完本,是非常正确的。

事实告诉我,是我错了。

好像大家都觉得应该这么写下去。

各位看官们,小希在此给各位磕一个。

抱歉!我错了!

真心的。

但愿这个结局,大家能够稍稍满意一点。

许多书友们认为我是急着完本过年,我承认是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不多,主要还是太累了。

这本书真是我写过最累的,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就拿查资料来说,以前写小闲人、小厨师的时候,大概看一看,知道是个什么事就行。

但这本书可就不行,必须要查清楚宋刑统上面每个字的意思,关键很多条例写得是晦涩难懂,甚至于你看懂了,但不知道他们想表达什么,这条例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这真是非常要命。

而且写到末段,大庭长就必须给出具体判例,甚至给出全新的法例,但照搬全抄是肯定不行的,因为很多民事法,其实跟生产力也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照搬全抄,可能会贻笑大方,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文中几次强调,必须要基于儒家思想立法。

同时,我对此没有细说,只是说富弼他们立的法,反正一笔带过,原因就是在于我也不敢为了主角装逼去乱写,法律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与否。

就说皇权,谁都知道限制皇权肯定是好的,但是在这个时代,去贸然限制皇权,亦或者给予商人更多的权力,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这才是完本的主要原因,而过年只是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说说这本书的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第一,就是女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