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明武点点头,神色依旧淡淡,仿佛这点小事根本不值一提一般,指了指厨房的方向:“好了,吃饭吧。”
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记得洗手。”
严墨戟:“……”
——他家武哥对洗手的执念真是世界未解之谜。
…………………………
三十两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
说不少,三十两银子算到现代,那也是有个四五万块钱了,在这个物价相对较低的古代社会,三十两银子足够一家人省吃俭用的生活好几年了;
说不多,对于做生意而言,四五万块简直是一笔极少的本钱,就现代社会而言,开个随处可见的沙县小吃都要至少十几万的本金,毕竟店铺租赁、装修、招人、长期原料供应,哪个不是花钱如流水?
换到古代来,情况也差不多。
真想用这三十两开成一家店面,还得好好琢磨,多想点招儿。
首先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店面。
这也是花钱最多的地方了。
严墨戟从原身记忆还有这些日子的生活中也了解到,“一铺养三代”是这个世界、起码是这个镇上大多数人的共识。
一般拥有一家铺子的人,都不舍得把铺子转卖出去,都会卖些自己代代相传的手艺,像是茶肆、香烛、杂货、酒楼……一家几代人都靠着这一个铁饭碗为生。
这种情况下,想在镇上获得一间铺子,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买铺子暂且是不用想了,这点钱几乎不现实。
严墨戟打的主意是租一间铺子。
租铺子对手里的钱袋友好了很多,不过也不容易。
毕竟谁家的铺子不愿自己留着赚钱而是租出去呢?
这件事光在家闷头想肯定是没用的,严墨戟接下来的几天里,除了日常的出摊赚钱,就是在镇上探查、打听各街口的铺子的情况,想看看能不能碰运气,碰上想转卖或者出租铺子的。
可能严墨戟这次运气确实比较好,这一打探,还真叫他打探到了一家正在挂牌转卖的铺子。
铺子原是做茶肆的,地段也不错,正对着大路,生意一向红火。
而茶肆老板要转卖铺子的理由也简单:这茶肆老板寡居多年,已近花甲,在这个世界上已然算得上高寿,身体还算康健,过去守着茶肆过个小日子倒也颇为知足。
只是不久之前,茶肆老板在外跑商的长子回家,原来是在外赚了大钱,还在繁华的青州城定居了,要把老头子接出去享福,家里的铺子留着也是无用,便准备挂牌转卖。
严墨戟从常来买煎饼的脚夫嘴里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高兴异常,赶忙收了摊去了茶肆问问情况。
然而等他到了茶肆,却惊闻了一个噩耗:
——茶肆已经转卖出去了。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