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点,你没说到。”萧鱼指出儿子的遗漏。
“那一点?”萧小鱼不明白。
“这次战役,还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对稳定军心,鼓舞士气,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嗯,这一点,我是没想到。”
“你觉得这次战役胜利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遵义会议。”萧小鱼肯定了战役最大的收获是遵义会议,然后作补充说明:“遵义会议的召开,是红军长征的伟大转折,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这些都被后来的事实所证明。”
“嗯,从《忆秦娥》中就可看出来,主席对这次战役胜利,寄予厚望。”萧鱼又把历史结合到文学上。
“主席词风豪放,《忆秦娥》是少有的婉约,而略带悲凉的佳作。”萧小鱼也被他带偏。
“老头子,你怎么从词中,看出来,主席对这次战役寄予厚望?”一说到词,梅映雪也找到共同话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一句。”萧鱼说道。
“哦,你到是说道说道。”梅映雪想要抬杠,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到文学,要抬杠很容易。
“雄关漫道真如铁,看字面说的是娄山关天险,易守难攻,如果结合当时主席的心境。可以说是,他对红军长征路途艰难的一种担忧,当时他被左倾排挤,空有满腹才华,无处施展,只能看着同志蒙难,兄弟流血,才有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感慨。”萧鱼的解释合情合理,虽说不一定全对,但基本符合当时主席的心境。
“而今迈步从头越呢,又怎么解释?”梅映雪虽已认可萧鱼的说法,但还是要一杠抬到底,这就是女人,宁输脑壳,不输耳朵的主。
“而今迈步从头越,是对前途寄予的厚望,希望踏过此关,前面一片坦途,从此一帆风顺。这一句虽不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却也体现了主席的豁达乐观,对革命前景,充满希望。”萧鱼说道。
“你可别忘了,后面还有‘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一句又作何解释?”梅映雪抬杠的本事,不是盖的。
“这一句比较悲凉,尤其是残阳如血,这一句看似写残阳,实则主席是在暗喻,红军走到那一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既是对已逝战友的哀悗,又是对革命付出巨大牺牲的痛心。”萧鱼说道。
“说半天,也没听到你说的寄予厚望在那。”梅映雪还嘴硬,萧鱼明明说了寄予厚望的一句,是“而今迈步从头越”。
“妈,爸说了,寄予厚望的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看热闹的萧小鱼站出来主持公道。
“要你管,要你管。”梅映雪又用手轻敲儿子的头。
“妈,您这是欺负老实人。”萧小鱼对母亲的暴行,表示抗议。
“老实人就是用来欺负的?”梅映雪没想讲道理。
“谬论,人总活在谬论中。”萧鱼笑着说道。
“比如说?”萧小鱼问道,他对此感兴趣。
“能欺骗的,是信任你的人,能伤害的,是爱你的人,而人却一直自以为聪明的在这个恶性循环中轮回,还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