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登相和马进忠领旨走之前,崇祯皇帝问他们道:“和你们一起成为内应的,该是还有一个叫卢鼎的,他人呢?”
惠登相和马进忠听了不由得一愣,他们没想到,皇帝竟然记得还有一个人,于是,马进忠连忙回奏道:“卢老弟……卢鼎他那边情况特别,主要是……”
他把卢鼎的情况汇报了下,随后保证道:“卢鼎肯定是心向朝廷的,他对此一直念念不忘。肯定是被他部下裹挟,因此不见他人影。”
崇祯皇帝听了,也是有点感慨。
这个卢鼎,原本只是一个秀才而已,该是为努力中举而废寝忘食,结果落到这乱世之中,却被流贼裹挟,没有再走科举之路,反而成为了一个副总兵。
听他们的描述,他应该是不适合当领兵之将的。要是没事的话,以后可以安排他去做其他。
惠登相和马进忠见皇帝没有其他吩咐,便告辞去做事了。
而此时,另外一批人也赶到了。
大概三四千人,一看就是大顺军那边的。不过为首的几百人,却是正规朝廷军服,一杆“阎”字旗号,迎风飘扬。
崇祯皇帝只是一看,就知道是阎应元来了,便站住身子,没往小山上去。
就见阎应元吩咐他身后的队伍都停下,然后只是领着身边的几个人赶到皇帝这边来。
还未到近前,阎应元便带着那几个人便单膝跪地,向崇祯皇帝奏道:“末将南京水师副总兵阎应元领兵来迟,还请陛下降罪!”
刚才那会,如果不是崇祯皇帝打破了僵局的话,局势对于朝廷官军来说是比较危险的。
阎应元离得远,人山人海的,看不到具体的战况,因此很是担心皇帝的安危。
一如李自成一样,他有听说皇帝的事迹,但是并没有亲眼见识皇帝的上阵厮杀,就很是担心。
虽然听到了“吾皇万岁”的吼声,但是具体如何,始终不得而知。
此时见到皇帝根本没事,以他谨慎的性子,也是先请罪再说了。
崇祯皇帝一听,当即哈哈大笑,然后看向方正化道:“朕的虎将来了!”
随后,他便大步走向阎应元,亲自伸手把他扶了起来说道:“阎卿不但准时烧掉了贼军的船只,而且还拿下了大胜关,又领兵前来救援。卿可知,战前朕已承诺,先夺得大胜关者封大胜伯乎?”
站起来的阎应元一听这话,哪怕以他的谨慎,都忍不住“啊”了一下。
要知道,年初时,他还只是一个卸职的江阴典史,本来是要去当一个韶关主簿而已,结果没想到,皇帝赏识之下,他先是成了南京水师副总兵,然后又要是大胜伯了?
这升迁的速度,是飞一般了吧?
回过神来,他连忙又单膝跪地回奏道:“末将谢陛下隆恩!”
学得一身本事,卖给帝王家,就是要搏个封妻荫子,最高的就是封爵了。
没想到主动进攻大胜关,策应朝廷主力的战事,竟然还能有这么大的好处在内,实在是意想不到。
崇祯皇帝笑着又把他扶了起来,然后对他说道:“朕给卿的任务本来只是烧掉贼军的船而已,卿不但完成的漂亮,立下了首功,而且还主动策应战事,拿下大胜关,打击了贼军的士气,甚至敢以少量之兵,就动脑子策反贼军来支援主战场。如此种种,朕相信没几个人能做到卿这样的积极主动。朕就算没有应承下这个大胜伯,也是要重赏你这样的臣子,以为他人之榜样!”
这个点评,确实把阎应元最为可贵的品德给点出来了。如果大明朝其他将领都能做到阎应元这样的话,大明朝压根就乱不起来。
虽然崇祯皇帝只是说了实话而已,可对阎应元来说,他的用心被皇帝知晓并为之赞赏,并且要以为他人之榜样,这便是知遇之恩了!
人生在世,一知己难求,更不用说,这个知己还是当今皇帝了。
阎应元本来就感激皇帝的越级提拔,此时听了,更是感动,便又是单膝跪下谢恩。
随后,崇祯皇帝又看看他身后的将领,也是点头,肯定了他们跟随阎应元立下的功劳。陶国祚以及李大忠等人听了,同样心中激动。
虽然阎应元已经给他们作了保证,只要他们敢随他杀敌就一定保他们没事,但是阎应元毕竟只是南京水师统领而已,锦衣卫要抓人,一样可以照抓。但是,如今是得到皇帝认可了,那心中的担心,便可以真正放下了。
想到这,他们不由得也是感激阎应元,如果不是听他的,那未必就能用这个功劳来证明自己是忠君报国之士,绝非那些谋逆之辈。
随后,阎应元这边,也被派去收拢俘虏。
等到中午时分,堵胤锡所领的第二梯队终于收拢俘虏收拢到核心战区,也就是崇祯皇帝这边来了。
他让手下人继续收拢,自己则赶过来见皇帝。
之前的时候,他是一直有担心的。毕竟贼军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但是如今胜负已分,能看出他明显轻松了不少。只是一见皇帝,在见礼之后就立刻恭贺皇帝道:“陛下,此战之下,江南又可定也,天下太平的日子,不远了!”
打了这么多年仗,以前是越打越乱,真得是乱世,结果皇帝亲自领军,连战连捷,如今更是打败了贼军主力,真得看到了天下太平的曙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