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零一人,永久性革除官职,永不叙用。
八十二人判刑,坐牢的坐牢,被问斩的问斩。
除了县令,还有好些知府、布政使……
雷霆手段,打击地方保护,整个中原地区的商贸,豁然畅通,农民的粮食、养殖的家禽家畜、手工业产品,能卖上更高的价格。
城池内,粮价逆增长起落回稳。
无论是城内百姓,还是农村百姓,日子一下子都好过了很多。
民间对太子的盛赞声也不小。
此番打击地方保护中,出现的空缺,不但提拔了更有闯劲儿的年轻人。
更是大量从燕王主政的福建,抽调官员,充实各地州府县衙。
要知道,福建在现在的大明十分特殊。
当年,陛下南巡后,下令将福建行省,升格为直辖行省,永久保留燕王主政时期,留下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
这些年,即便调任福建的布政使,出自保守派。
在福建都得捏着鼻子装孙子。
要是布政使敢违背皇命,动摇福建模式。
都不用等陛下问责。
福建本地人,就不买布政使的账。
布政使衙门的福建籍官员,会阳奉阴违。
下面的各级地方主官会把布政使当空气。
年轻的读书人,敢直接跑去布政使衙门,站在衙门口,大骂布政使,看热闹的百姓,还会鼓掌喝彩!
当初,不是没有保守派想要强硬改变福建模式。
可这个出自保守派的布政使,年终就被陛下撤职了!
因为,这位布政使在如今,已经超越直隶,紧追江浙的第二大赋税来源的行省内,竟然收不上地方财税!
纳粮的乡土村社不配合。
交赋的雇工身股制商人不配合。
就连布政使下面,州府县衙各级官员,都阳奉阴违。
有了这个教训后,朝廷再派去的布政使,即便是保守派,为了自己的官职,也只能捏着鼻子,什么也不做,当个泥菩萨,看着福建地方,百姓、官员按照福建模式去营运。
只求能把地方财税收齐,不让朝廷问责就成。
近些年,福建的变化更大。
当初,跟随燕王出海的富贾豪商中,福建豪强至少占了一半。
现在,这些人几乎完全退出海贸,都在燕华治下,搞起了工业。
这些商贾豪强,在燕华治下发家致富,走上工业之路后,乡情缘故,对于留在福建的亲人也多有帮衬。
会扶持叔伯娘舅,在福建搞一些,为他们工厂生产零部件的配套工厂。
这在燕华,被称为产业链分工。
燕华受制于人口,很多工业产业链上的,利润低廉的产品,他们不愿意自己做。
而且,也没有那么多人手去做。
就好比,燕华发明的那种手提行李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