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换了一个法子,把耗费了数万明军将士骨血,开疆拓土的安南,给保下来吧!
王宇返回顺天之后,去五军都督府述职,大都督英国公张辅也没为难他。
大致写了一下荆襄白莲教难平缘由,因此才将平叛之战拖了一年的原因。
之后,由英国公张辅把折子交给到了宣德皇帝朱瞻基那里。
宣德皇帝朱瞻基看了看缘由,也没在意,现在反而他的想法是,要减少王宇在大明军中的影响。
不要提什么王宇是和宣德皇帝穿一条裤子长大的表兄弟,从宣德皇帝烧死自己亲叔叔的手段来看,这绝对是个拎得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狠人。
剩下的事,没王宇的参合的份,他自然回靖国公府好好呆着,称病不出,默默造娃,一副沉迷女色的样子。
日子一长,宣德皇帝朱瞻基的注意力回到了制衡文官上了,似乎也就把王宇给忘了。
宣德皇帝朱瞻基并不勤勉,至少和明太祖朱元璋比起来,他不算勤勉,也比不过他爹洪熙皇帝。
宣德皇帝朱瞻基和永乐皇帝一样,对朝政极其厌烦,当了皇帝基本没人能管他了。
他也希望有点时间,能培养一下自己的小爱好。
但堡宗才一岁呢,宣德皇帝又没有个好大儿甩锅,所以朱瞻基再次给宦官来意一次史诗级别的强化,改组了内庭十二监。
之前,宣德皇帝就设立了教太监读书的内书堂,现在从里面选出识文断字的优秀者,到司礼监任职,帮皇帝批阅内阁交上来的折子。
这司礼监还有两大太监头目,即掌印太监(盖印)和禀笔太监(披红),相互制衡。
司礼监代表皇权、内阁代表文官、五军都督府代表勋贵,宣德皇帝朱瞻基为了偷懒,自觉想出了一个完美的平衡办法。
于是宣德皇帝朱瞻基将皇权交给司礼监代为行使,自己就心安理得的去画画和斗蛐蛐了。
为了讨宣德皇帝的欢心,一些有心的大臣,甚至在各地给他进贡了蛐蛐。
促织皇帝的名声,直接哄传大明。
当然了,宣德皇帝朱瞻基七日一朝,是不会懈怠的,也会抽查司礼监披红盖印的折子。
大明这些年也没发生大事,是自从大明开国一来,对百姓来说,一段难得的太平安稳日子。
宣德三年,初。
一年过去了,大明一共发生了三件大事。
首先是宣德皇帝朱瞻基顶着朝臣、太后、以及天下人的非议,将没有生出皇子的皇后胡氏废了。
孙若微被封为皇后,堡宗朱祁镇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宣德皇帝的嫡子。
第二件大事是,宣德皇帝正式下旨下旨废除了交趾布政司,放弃了安南。
按着原本的历史走向来说,自从宣德皇帝撤销了安南以后,从此这块土地,再也与中原没了瓜葛。
不过现在有了王宇这个蝴蝶掺和,这事情的走向还真说不定了。
这就事关去年大明发生的第三件大事了,荆襄白莲教的叛贼,在王宇撤回去之后,在一个自称是闯王的色目人带领下,裹挟着流民,突破了成国公朱勇的封锁,直接糜乱的江南七省,裹挟了百万之众,逃到安南的交趾布政司去了。
等于明军前脚走,这闯贼后脚掐着时间就填补了安南北部的权力真空。
听闻成国公朱勇花了一年,不仅没平定荆襄民乱,还致使江南七省糜乱,使今年大明南方的赋税锐减,宣德皇帝朱瞻基震怒。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荆襄的流民,都被那闯王带去安南了,不需要再头疼如何救济,大明内部总算是平静下来了。
成国公朱勇直接遭了无妄之灾,被宣德皇帝朱瞻基降了爵位,贬成了东平侯。
一时间成国公府。。。划掉。。。东平侯府邸门客雀罗,往日迎来送往的勋贵,全都因为宣德皇帝的怒火,不敢再与东平侯朱勇来往。
不过,王宇还是带着女儿来拜访,顺道安慰一下自己这小老弟兼亲家。
东平侯府邸
正堂
“哎!大哥!现在小弟被皇上迁怒,要不咱们两家孩子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