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我瞧瞧,给我瞧瞧~”
他跟个火炉一样,就差从头顶丝丝冒着热气。嘉靖本也是燥热的体质,被他这么贴着,怪不舒服。伸手拦了他一下,让他站远些。
朱翊钧一跺脚:“皇爷爷,你嫌弃我。”
“嗯,”嘉靖点头,“是有那么一点。”
朱翊钧更是扑到了他的身上:“我就要贴着你,就要贴着你。”
“哎哟,你现在有多沉心里没点数?”
嘉靖推不开他,只能搂着他,又气不过,手里的奏章在小屁股上拍两下:“拿去拿去,给你看。”
朱翊钧接过奏章,就在龙椅前的玉阶上坐下翻看。
他现在认的字多了,只要字迹不是特别潦草,看起来便也十分顺畅。
那封奏章由辖治福建的右佥都御史谭纶呈上。内容和一年多前,胡宗宪呈上的那封奏章类似。
自肃清浙江地区倭寇之后,戚继光率军前往福建,继续抗倭。并先后在横屿、牛田、林墩、兴华等地多次荡平倭寇。
沿海人民歌颂戚家军的赞歌都传到了京城:“生我兮父母,长我兮疆土……莫我再生兮,继戚元辅!”
后来戚继光返回浙江募兵,福建倭寇争相庆祝道:“戚老虎去,吾又何惧?”不到一个月时间,再次攻陷兴华城。
倭寇在兴化等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四野一空,八闽俱震”。抢完退出兴华城,占据平海卫。
戚继光先后三次募兵之后,回到福建。与谭纶、俞大猷、刘显等人先后在平海卫、仙游等地进剿倭寇。
在平定倭寇的过程中,戚继光还捎带手,解决掉当地的一窝山匪。
看完奏章,朱翊钧也兴奋的蹦了起来:“太好了!太好了!”
“浙江和福建的倭寇终于都被消灭了,戚将军和俞将军真是厉害啊!”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来:“仗打完了,那可不可以让俞将军来教我功夫呀?”
“呵~”嘉靖冷哼一声,“想得真好,再看看这个。”
他又递给了朱翊钧一封奏章,还是谭纶呈上来的。
谭纶认为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残破不堪,请求缓期征收已经蠲免的赋税,又考察旧制,建立五座水寨,扼守海口,推荐戚继光担任总兵官镇守此地。
虽然倭寇在浙江和福建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歼灭,但残部却逃窜到了广东,在潮州一带聚集了两万人。与海盗吴平互为犄角之势,肆行杀掠,贻害匪浅。再加上当地一些少数民族首领蓝松三、伍端、温七、叶丹楼、程绍录、梁道辉等也开始作乱。
俞大猷之前就有过单枪匹马招降少数民族叛军的经验,这几年又一直在抗倭,跟海盗交手也颇有心得。于是,谭纶又建议朝廷派俞大猷和他的俞家军前往粤地,平定当地纷乱局势。
这又是倭寇,又是海盗,又是异族叛军。朱翊钧看得实在有些糊涂:“怎么还有这么多坏人啊?”
这个问题,嘉靖无法回答他,但他的大伴,冯保可以。
嘉靖大手一挥,把吏部尚书叫来,谭纶、戚继光、俞大猷,全部晋升。
谭纶升任右副都御史;戚继光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俞大猷调任广东总兵。
其实,朱翊钧心里觉得这里面也应该有胡宗宪一份功劳。因为是在他的部署下,肃清了浙江倭寇。他没为自己邀功,反而在奏疏中盛赞戚继光,请求嘉靖封赏,并将戚继光派往福建。
在沿海各地征战不休的俞将军直到几年之后,回京述职才知道,京师皇宫内,有一位年仅四岁的小皇孙,心心念念想要当他的徒弟。
只是那时候,朱翊钧有了真正的师傅,而这个人恰巧也俞大猷有些渊源。
朱翊钧上午读书,下午练武,晚上还要温书习字,日子过得相当充实。
嘉靖并没有硬性要求他下午必须练武,但小家伙却很自觉,到了时辰,自己就跑去找陆绎。
只有陆绎休沐的时候,他才会跟着休息两天。
这一日,陆绎和往常一样,陪着朱翊钧在太液池边一块空地练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朱翊钧不再喊着腿软,深秋的季节,明明额头上已经渗出薄汗,两条腿也在微微颤抖,但他就是紧咬下唇,坚持到最后。
刘守有又过来看热闹。他弯着腰,凑到朱翊钧跟前,做鬼脸,逗他笑。
朱翊钧看也不看他一眼,目视前方。
时辰一到,陆绎喊停,朱翊钧才缓缓站起来。刘守有忽然伸手,在朱翊钧肩头推了一把,力道掌握得恰到好处,不大,但他觉得足以将小团子推倒,另一只手也学着陆绎的样子,准备在后面接住他。
然而,下一刻却叫他惊讶不已,朱翊钧只是上半身晃了晃,双脚站在原地,纹丝不动,更别说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