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关中地区的经济地位大不如前,粮食远不能满足京师人口的需要。转运江南地区的粮食到长安远比到洛阳困难得多,朝廷常需要去洛阳就食,故而有逐粮天子的说法。
但其实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
历史上唐玄宗后期,这位大唐皇帝实在不愿两边奔跑,下定决心治理渭水及漕渠,便解决了此问题,史称漕关中之粮最多时达四百万石,关中蓄积羡溢,都城经济繁荣,车驾不复幸东都。
后来唐文宗更是修建了一条起自咸阳,抵于潼关的兴成渠,将长安、洛阳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经济互通,更为繁盛。
李治朝不及时治理河运之事,有各种原因。
但现在大唐的战略西转,未来会给吐蕃、大食国在青海湖、西域决战,需要大量的粮食储备。
大唐的粮仓在江南,在中原,在淮南、在荆襄、青徐,恰恰不在西边。
粮食必须要从东方各处汇聚长安,如此治理渭水,开河渠,提高运力是必然之举。
这一点陈青兕知道,李治更是明白。
前几日李治就找陈青兕说到此事。
陈青兕是满口同意,只是他只知道治河跟疏通漕渠有效,但到底怎么治理,怎么疏通,他并不知道,一方面是一知半解,另一方面也没有实体考察。
李治已经咨询工部的意见……
现在工部没有给出答复,李崇德竟抢先一步,将此事做了。
确实有些能耐……
陈青兕有些刮目相看……
李治也带着几分惊喜的看着李崇德。
李治并没有在庙堂上商议此事,而是在朝会结束以后,与诸相、工部外加李崇德一并在私底下探讨细节。
李治重新看着手上的奏疏,发现里面许多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即对自己胃口。
他已经有段时间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了……
李治的脾性很是复杂,,只有最早跟着他的人以及极为亲近的人了解。
他当上皇帝以后,身份不同了,已经很少有人能够与之近距离接触,自不存在深入了解的情况。
陈青兕最早给过他这种感觉,只是随着他越来越能干,反而是他这位皇帝去认可迁就。
李崇德能够如此贴心,给他一种异样的感觉。
“皇后,你说这李崇德如何?”
李治很随意的问了一句。
武皇后道:“能让陛下如此问妾,想来是个人才。妾与之并不相识,不过他的建议是极好的。如此人才,可遇不可求。”
武皇后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她吃过一次亏,绝不再犯,她并没有给出任何建议,将一切选择权都给了李治,可她又什么都说了。
李治微微颔首,显然认可了这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