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就算给刘备一个‘不会把朝廷往死里得罪、也能名正言顺进攻琅琊西部和泰山郡全境’的借口,他有那么好的牙口把这块硬骨头吃下去么
将来与孤争天下的,必然是刘备了!就算将来北线重新出现战机,孤得抽兵回来以灭袁尚为重,在徐淮方向,朝廷也有足够兵力采取守势!
云长固然是天下名将之才,但他兵力不足,能守住徐州半壁已是极限,怎么可能反攻他肯反攻,孤求之不得!徐州战场,已经重兵云集,难以腾挪,主动进攻一方必然吃亏。
我军现在作战不利,正是因为我们主攻。哪天等云长率领刘备的兵马来攻,就轮到他承受这种不利了。朝廷占据北方,人口土地都比刘备有优势,互相消耗兵力钱粮,孤求之不得!”
曹操眼中,已经把这片徐州战场,视若历史上十年后的合肥战场一般,就算己方难以快速突破,也可以指望这座绞肉机,把南方诸侯的血肉慢慢绞干!
这种看法,其实也不算错。
因为历史上的合肥-濡须战场也确实是这样的,谁进攻谁吃亏。
很多读史不细、看个热闹的看客,就知道拿“孙权合肥十万送人头”说事儿,
殊不知诸葛亮《后出师表》里也明明白白罗列了曹操平生败绩典范:“曹操五攻昌霸(昌豨)不下,四越巢湖不成”。
这里的“四越巢湖”,就是泛指曹操在合肥-巢湖-濡须口一线,四次大规模南征尝试失败,可见这个战场就是个绞肉机,谁进攻谁损兵折将,孙曹都一样。孙权推不过合肥一线,曹操也推不过濡须口一线。
……
荀彧见自己该提醒的也提醒了,但曹操在明知这一风险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这一计策,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荀彧只是心思急转,脑中快速梳理了一遍其他风险,最终又好言相劝:“纵然明公决意施行此策,但也不可急切。臧霸等人迟早也会想明白这个道理,这是陷他们的领地于险境。
必须好好安抚他们,先给他们加官进爵,再让妙才在前线笼络他们,许他们以‘战胜之后,实授他们更多兵权、实权’,等他们真心愿意,此策才能如臂使指,上下一心。”
荀彧这是提醒曹操:把臧霸等人放上牌桌,那也得先看看臧霸他们本人是否愿意搏这一把。如果内部想法还没统一,上下不齐心就操切强推,到时候内部隐患无穷。
曹操闻言,今夜也是第一次露出了肃然的表情:“此金玉之论也,孤自然理会得。反正奉孝此策也是正面进攻不利时的后手,是为了把敌军逼到东海平原上决战,所以本来就不用急。
花一两个月慢慢准备,同时看这一两个月里,妙才在琅琊前线有没有更大进展。若是妙才能堂堂正正取胜,后续方略也可以调整。
就算事到临头停手,朝廷也没什么损失,最多就是白给臧霸他们封几个杂号将军罢了——这事儿,文若你亲自去处置,就这几天,先巧立名目给臧霸他们升官。”
荀彧领命,这就回去办理。
他心中也忍不住感慨:曹公办事,果然还是大气。不管别的方面如何,至少在给外人升官赏赐方面,是真的毫不吝啬。
事情还没一撇呢,还没用到臧霸他们真正出力呢,就先把官封下去了。
臧霸没有足够的功劳,不能服众,还得朝廷的尚书令帮着他绞尽脑汁想功劳、找借口升官!
……
荀彧帮曹操和郭嘉做好表面文章,处理好细节,短短五六天后,臧霸、孙观、昌豨、李典等人的升官诏书,就送去了徐州前线。
臧霸臧宣高,被加封为威虏将军,封都亭侯——而原本的历史上,这个官职臧霸要到建安十年、也就是205年,曹操彻底灭了袁谭之后,才拿到呢。
现在少了参与灭袁谭的军功,提前三年升官了。
孙观孙仲台,此前不过一杂号校尉,如今也越过中郎将,封为偏将军,关内侯。
泰山贼出身的昌豨,被曹操加封为东海太守——但东海郡现在还在刘备手上,这挑拨之意,已经很明显了。
最后是掌握山阳郡武装的李典,被封为捕虏将军,都亭侯,级别跟臧霸一样。而原本历史上,他也要四年后,跟曹操一起灭了袁谭、并且灭了青州沿海的大海盗管承后,才得到这一官职。
曹操等于是给这四名徐州前线的地头蛇将领,平均一口气多升了三年的官,买他们在后续行动中绝对配合朝廷、好好为朝廷效死力。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放到赌注里,跟刘备搏一把大的。
就算不成功,风险也可控,最多就是输光牌桌上这点筹码,不会连累到曹操其他的本金。
83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