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臣看过这两年的落第试卷,也统计过各郡国各科考中的比例,发现有些郡国确实存在如下臣所想的情况。”
“因此,下臣请求派出持重的孝廉或卓异的明经明法明算等人外出,主持郡国乡试,还望圣上陛下明鉴。”
刘隆听了,心中直点头。实行考试后,中央确实掌握了人才选拔,但郡国考试由太守举办,难免会受到当地的影响。
挚恂提供让朝廷派出官吏主持考试,确实能解决这部分难题。
刘隆想着,只听母后说:“挚公所言准了,可有章程?”
挚恂闻言,回了如何选人、如何培训、如何设立回避制度等等内容。
刘隆听完,提出几个问题,问道:“大汉郡国一百零五,每郡都派主考官,人手是否够?考试初行,孝廉明经明法明算都是新人,能否担当重任?再者现在已经六月,即便即刻出发,恐怕主考官也难在考试之日到达日南九真等郡。”
“你刚才所言派主考官主持郡国考试以及你所言的章程都极好,但朕提的这些问题需要解决。”
挚恂沉思道:“下臣想着先从京师附近的郡国开始,两三年后再推广全国,不知圣上陛下意下如何?”
邓绥点头道:“你刚才说之前做个统计,那你就先拟一批试验的郡国上来。至于人选,由你、御史中丞、尚书令和杨司空等人一起选拔。”
“外派的主考官品秩为比六百石,归御史台,暂由你主管。主考官官职为……”邓绥低头沉吟。
“提学御史。”刘隆补充道。
“好,就名为提学御史,因事而设,事罢归来。”邓绥道。
商定后,挚恂离开前去和御史中丞等人商量赶紧把人选选出来,不然山高路远耽误了考期就不好了。
挚恂找到几人,说了此事。尚书令闻言感慨道:“咱们现在过得日新月异,前几年孝廉还是郡国举荐,现在都成了考试。”
“哎呀,我现在看到郎署的孝廉与翰林院的明经都佩服不已,若是我晚生几十年,只怕考不上喽。”
挚恂回道:“国家有道,君王英明,文教渐兴,人才自然会接连而出。”
司空杨震道:“挚公所言极是,今时不同往日。只是明经等科才开两年,又要派主考官,这政策确实日新月异了些。”
挚恂笑道:“这是我上奏的。”
说完,挚恂将发现说给二人,尔后叹道:“朝廷以文取人,乃是杜绝请托之风,为的是选拔出
()真正的人才。郡国太守大多不能三科兼具,若依赖其主持三科考试,只怕是遗贤于野,有失朝廷本意。”
三人听完,道:“也罢,就先依挚公之言,从朝臣中选中简派持重能干的官员去做这事。”
挚恂听了,补充道:“还要兼具才学,非考核进的官员要考验其才学。”
“自当如此。”众人皆道。
挚恂离开后,刘隆跟着母后回到后殿,继续处理那摞尚未完成的奏表。
刘隆伏案沉心批阅,到了中午,与母后一起用膳。用膳后,邓绥午休,放了刘隆回去睡觉。
天又热,刘隆哪里睡得着了,但现在宫中没有什么消遣。
江平出主意道:“圣上,要不要去御花园走走?”
刘隆想了下,道:“走。”
宫女寺人簇拥着刘隆往北走,一路沿树荫而来,蝉鸣之声不绝于耳,愈发显得幽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