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起来,这款纳米机器人的缺点,就是控制距离有限、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能耗太高、造价太高、寿命太短。
目前的有效控制距离,极限大概只有170米左右,超过这个距离,纳米机器人就会失去控制,不是胡乱作业,就是死机沉默。
这个有效控制距离,主要受限于微波充电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纳米机器人不同于大型机器人,这种精细到纳米级别的机器,目前根本无法做到长距离控制。
至于危险性,主要是微波充电过程中的微波辐射,以及纳米机器人敌我不分的工作机制。
要是在纳米机器人工作期间,误入其工作范围之内,哪怕是穿着外骨骼装甲,也扛不住几分钟。
无孔不入的微波和纳米机器人,会迅速破坏工作范围之内的物质。
这主要是因为纳米机器人造物的原材料,要么由施工方提前准备,要么就地取材。
如果是就地取材模式,那工作范围之内的所有物质,都是纳米机器人的利用范围之内。
纳米机器人可不会理睬,工作范围之内存在的生物,哪怕是在控制电脑之中,提前设置一些预防程序,也无法保证百分百安全。
毕竟机器存在延迟,生物误入纳米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几秒钟将足以破坏皮肤,渗透到肌肉和血液之中。
这还是大型的动物,如果是小动物之类,控制电脑也无法百分百检测到。
“成本到不是什么问题,倒是使用寿命的问题,确实太短了一些。”黄修远中肯的评价道。
陆学东也摊摊手:“没有办法,微波充电对半导体破坏,暂时还无法解决。”
目前“造物—52”纳米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在实验室阶段,大概只能连续使用85个小时左右,也就三天多一点。
这和它每克7500万的造价比起来,性价比确实太低了。
如果旧时代的房地产商,用这种纳米机器人来造房子,估计要亏到姥姥家去。
这东西,暂时只能用在特定领域之中,比如:太空垃圾回收、外星基地的紧急建设。
当然,这是因为这款纳米机器人的功能太过于复杂了,如果是功能相对简单的纳米机器人,成本倒是没有那么贵。
比如之前谢清团队研发的“硅烯—超碳纳米管”,就是采用特制的纳米机器人,配合电场合成技术,实现快速制造的。
黄修远将平板还给陆学东:“我还是看好你们的43号方案。”
“分工型?”陆学东一愣,随即又点了点头:“短时间内,分工型的纳米机器人,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实际上,造物52纳米机器人并不是陆学东团队最成熟的技术,毕竟最先进的技术,往往代表着另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成熟”。
造物43才是可以投入大规模使用的类型,其造价只有35万每千克,使用寿命大概是1300个小时左右,电效率也不错。
就是使用起来,需要分开来使用,陆学东团队将所有要实现的功能,拆分为15种特定纳米机器人。
需要使用的时候,按照捕捉一步步构造即可,所以速度会慢很多。
同样是制造一栋占地面积100平方米,8米高的两层楼房,造物43纳米机器人需要花费273分钟左右。
“航天部那边应该会感兴趣。”
陆学东笑了起来:“确实,昨天航天部还来考察了一次,打算定制一批造物43,在月球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