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最后只得给出一个比较不知道该如何解释的方法。
“您说的我先记下来,回头去鸿胪寺找一些老人们商量一下。”
“女帝登基,一切礼制都需要更改一下。”
“很多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
这也是许敬宗来找李宽的原因之一。
李宽说的方法虽然有很大的可行性,但也需要鸿胪寺里的老人们进行执行。
没错,就得是老人执行。
中原王朝一大特点,主持大礼仪的官员,年龄普遍都在六十岁以上。
如果可以,皇帝们都想用八十九十岁的老人。
没办法,用这些老人,就不会有官员抨击礼制的问题。
人家一句我活这么长,我还能不懂礼仪了?
李宽听到许敬宗的话松口气,确实应该和那些老人们商量一下,如果可以,尽可能的让他们帮忙背锅一下。
老年人,背的动礼仪这口大锅。
鸿胪寺内,一帮已经退休养老的老家伙也正在整理关于大礼仪相关的东西。
他们活了这么长时间,也是第一次见到女帝,很多东西都需要提前整理。
而且他们觉得,不管长安公主登不登基,女帝礼仪的东西,终究得先搞起来,为以后做准备。
没准备长安没登基成功,未来还会有什么洛阳公主登基。
他们先整理出来,以后那些官员就能用让,不至于手忙脚乱。
要知道,鸿胪寺这个对外的礼仪机构,因为大唐现在没有同等朋友的关系,已经很久没有工作了。
现在就每年主持一下大唐的各项祭典活动。
闲的一批。
许敬宗来时,看到努力工作的一大帮老人,嘴角抽搐一下,把李宽说的交给他们。
“各位整理一下吧。”
“有陛下帮忙分担,大家都能轻松一些。”
一帮老人把李宽说的话传阅一遍,然后集体松口气,对许敬宗拱拱手,表示感谢。
有一个大致的目标,他们也知道该如何圆礼仪上的法理问题。
大不了就曲解周礼呗。
先不说八百年周朝经历了各种奇葩事件,他们可以用遵循先例来解释。
就说周礼身为最早的大礼仪,那都是相当不完整的。
曲解里面的一部分,再加上遵循先例四个字,可以和平解决大多数问题。
唯一的前提就是得老人来,越老的人越好。
年轻人,嘴上没两撮毛,让人不信服。
李宽也是当了皇帝之后,才越发明白为什么中央喜欢用老人。
不是因为老人有多睿智,而是大多数老人都见贯了风风雨雨,打打杀杀,对于大多数初见杀性质的事都能冷静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