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战,那派谁去西夏接手太平王留下的人马就成了个最大的问题。
太平王手下精兵良将甚多。这股庞大的势力,无论被谁吞下去都足够那个吞他的人美滋滋回味上大半辈子。
对上了这块大肥肉,每个党派和其背后的势力都表现出了寸步不让的强势。
如果说太平王的人马还是看得见的实惠,那看不见却确实存在的实惠可就更多了。
朝廷任人青黄不接。
一代战神太平王随着他坑老子的儿子造反而彻底消隐在朝堂,南王造反,西夏入侵。
屁股决定看问题的角度。
朝堂上稍微站得高些,看得远些的,他们通过这次的出征能看到的都是赤果果的权势重新划分。
太平王的战神形象太过高大,他一倒下,满朝武将无一人可以说能被拥护成为新的武将之首。
太平王在时,他是所有武将的靠山和旗帜。
他倒了,大宋再无第二人当得起战神的名号。
叫得上名字的几个资历和能力比较老的武将谁也不服谁。只要有一个人敢大言不惭他一定能成为大宋下一个不败神话,那他身边的同僚就能一人一口涂抹把他淹死。
西夏是个香饽饽。
进可得到扬名立万的机会,哪怕输了,大不了就是议和。
南方则臭不可闻其他人避之不及。
赢了,凯旋而归。
万一输了,到底是降还是宁死不屈可就又是一轮新的送命题。
谁都想自己,或者把自己的势力送到前往西夏的宝座。
于是争吵的战况非常激烈。
文官先吵上一波热热身。
文官吵够了,气喘吁吁败下阵来之后,武将又挽起袖子开始动手撕吧。
文官和武官吵,文官和文官朝,武官和武官扯着袖子在文德殿摔跤。
赵霁端坐在最上面,看着赵御史阴阳怪气搪塞西北督军,刘尚书动手打了身边一个正三品左都将军。
虽然混乱,但就是在这种混乱之下,才能更看出些门道。
比如,种师中和种师道两兄弟平常交好的将军想去自请前往西夏。
平时和章惇隐隐有些不对付的曾家提议要章家旁系一个扬州驻扎的将领领军西夏镇压灾民。
这些人哪怕吵架也总藏着半分真心,真真假假混着演习。
有些是真情流露,但是有些也是故意做出来,让旁人看得。
习惯了之后,赵霁就有些喜欢这种大朝会的争吵。
因为可以锻炼自己的敏锐性,暗中考虑自己看到的这些哪些是对方真情流露的真实,哪些又是做戏。
心里有个底,日后的日子便可以根据蛛丝马迹取证,佐证自己认为是真情的表达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