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热闹看过就看过了,大家似乎只是短暂的清醒那么一下,很快就重新的回到原本的生活轨迹中去,照旧是浑浑噩噩的。
但自从苏桐从苏家出来,她做了不少的事情,让小河村的村民们认识到,原来日子还可以这么过。
原来除了仇视和漠视别人之外,也可以和别人好好的相处。
甚至有时候交往起来,不用那么的看重利益。
就比如村民们给苏桐盖房子的时候,明明苏桐已经给了工钱了,可她还是三天两头的往过送吃的喝的,更别说她请大家伙吃的那顿开业饭,谁提起来不得说,自己之前就没吃过那么好的席面!
人心都是肉长的,捂不热的那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你对我好,我自然也会对你好。
所以这次接电,村民们才这么积极。
他们确实是想着苏桐的厂房需要电,才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的。
不然小河村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就算今年在苏桐那,大家多多少少都赚了点儿钱,但也没多到非要用电灯不可的程度。
当然还有一点,是苏桐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这不仅仅是他们在苏桐那拿到了工钱,而是他们发现,其实除了种地,还是可能有别的出路的。
人的心气儿一旦活了,人也就活泛起来了。
所以虽然只过了短短几个月,但董建国明显的发现,村里人的精
气神,都不一样了。
这是个好兆头,就连他自己,不也对苏桐说的那个,把地分下去的提议,很是动心么。
只是动心归动心,这里面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
董建国一边把今天弄回来的木头码好,一边想着这件事。
其实他自己都没发现,他想的是怎么才能在最少波折的情况下,把这件事儿给做了。
而苏桐回了家之后,就又开始刷题了。
之前她已经把初一初二的课程给考完了,现在还剩初三的,她打算等寒假过完去考试。
初三的课程对苏桐来说难度并不算大,她还是很有信心拿到初中毕业证的。
而高中的课程,张老师之前就说了,自己可以是可以通过考试去一中念书的。
只是她不可能真的在一中里读三年。
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她想将所有的课程压缩到一年半完成。
反正后来的高中,基本都是把课程压缩在两年内学完,高三的时候都是在复习和拔高。
可苏桐知道自己并不是人中龙凤,智商也就是平均线而已,而且这年代大学还没有扩招,虽然大部分人念不到高中,但竞争还是比后来要严重的多,真的可以称得上一句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但总要试试,她愿意为此全力付出……就是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一中允许不允许。
于是苏桐打算过一阵去趟县里,问问张老师能不能这么做,也能顺便给熟人们送些年礼。
唔,还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事儿,她也得去找找报纸看一看。
虽然以她的水平来说,未必看得懂什么。
但苏桐心里隐隐的觉得,这次会议之后,这本书里的情况,会和现实里的情况,有一些出入。
会比现实里的的进程快得多。
毕竟对几十年后的小年轻来说,他们可能会知道,是在这次会议之后,中国才开始改革开放,才开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这次会议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变化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在哪一年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是很难清楚的。
哪怕她是八零年代的人,几乎是跟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但她也就知道个大概,要问她各种票儿是哪年取消的、生意是什么时候可以做的,粮食是什么时候可以随便买卖的,供销社又是怎么被鳞次比节的商场替代的……这些她都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