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四又喝了一盅酒,他的眼睛也红了起来,“怎么做,我还不知道,但早晚能找到机会。”
裴前平闻言,立刻点头,“对,早晚能找到机会,喝酒喝酒。”
苏桐并不知道这俩人在商量着算计她,就算知道也无所谓,因为她正想把那个“机会”,送到这俩人的手上。
就怕他们不敢接……
于是又过了几天之后,在董建国的热情如火的带动下,苏桐的厂房提前完工了。
按道理应该晾一晾的,到明年春天再用正好。
因为这么大的厂房,冬天烧起煤来,可比在苏桐家里费多了。
可苏桐这人对钱的态度,分是什么事儿,在没必要浪费的时候,绝对一分钱都不会多花,但再该花钱的地方,也不会省着。
现在虽然天气凉了,但因为做活的人多,所以房间里还挺热乎的,可以开窗通通空气。
再过一阵子就不行了,到时候一堆人挤在房间里,空气又不流通,怕是要憋闷死。
苏桐虽然爱钱,但不是黑心的资本家,还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所以她又让李主任帮她找煤,一下子买了好几吨回来,大部分都堆在了厂房那边,于是厂房里热气腾腾的烧起了炉子和火墙来烘干潮气。
这样弄了一阵子之后,苏桐把被服厂直接给搬到了厂房。
布料和纤维棉也挪到了专门盖出来的仓库里。
苏桐厂子开张,特意热热闹闹的摆了几桌酒,请了村里人来吃席。
毕竟她这厂房,全靠着大家伙黑天白天的努力,才能提早盖出来。
供销社那边的生意越来越好,订单越来越多,全要靠村里女人一针一线给缝出来。
村里许久没有这样的喜事了,家家户户都贡献出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来,女人更是都来帮厨,择菜、洗菜、切菜、炸丸子、炸豆腐……忙的不亦乐乎。
而且董建国想了办法,从旁边大一点儿的生产队里,买了一整头的大肥猪过来,足足有三四百斤的那种,所以桌桌都有一大碗的红烧肉,是纯纯的肉,不放土豆、粉条和其他配菜那种的红烧肉,简直是想想就让人能流出口水来。
猪血也没浪费,直接灌了血肠,这会儿的酸菜虽然还没腌好,但切了片蘸蒜酱吃,也是美美的。
苏桐家里养的鸡也足够大了,反正冬天也不会下蛋,养着就是白费饲料,所以她干脆杀了十几只,于是每桌又多了一大盆的小鸡炖蘑菇。
秋天河里的鱼为了度过冬天,已经吃出了厚厚的鱼油,肥美异常,正被放在铁皮的大洗衣盆里,上下跳跃着……
村里没有大厨,平时办红事白事,都是一个叫刘铁龙的掌勺,此刻他站在临时磊出的灶台旁,在那口能装下一个成年男人的大铁锅前,用一把崭新的铁锹当锅铲,拼命的翻动着里面的菜肴。
那一口猪,苏桐自己只留下了四个猪蹄,其他的除了红烧肉之外,也都放进了菜里。
刘铁龙闻着那香味,炒菜炒的特别有劲,尤其是想到苏桐答应把猪下水给他做答谢,简直恨不得光着膀子卖力。
后厨这边有条不紊的干这活儿,苏桐则是和刘山花一起,来到了厂房外边的大门——苏桐给钱大方,还时不时给他们送点儿鸡蛋汤、海菜汤之类的东西,于是这些汉子们一合计,觉得不能让苏桐吃亏啊,于是硬是给她弄了圈栅栏。
用的都是上好的杆子,还找张木匠给她打了个大门,上面还弄了个遮雨的门楼出来……
盖厂房也是要打些桌椅板凳的,张木匠许久没接这么大的活计了,因此高兴的厉害,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就连这遮雨的门楼上,都给苏桐雕了个龙凤呈祥出来。
苏桐一边感慨这年代的手艺人,真真都是民间艺术家,一边想着自己这的亏穿的不是封建王朝,要不就这么一个门楼,估计就活不成了。
说远了。
苏桐和刘山花来到门口是为了放挂鞭炮来庆祝一下。
苏桐买的是一千响的,在地上拖着长长的一串儿。
噼里啪啦的声音,响彻整个小河村。
虽然这是苏桐的喜事儿,但村里大部分的人,听到这鞭炮响起来,都觉得与有荣焉,他们那因为风吹日晒而黝黑的脸上,都洋溢着淳朴却欢乐的笑容。
因为苏桐不是自己吃独食,而是带着他们一起富裕的。
不说别的,往年过年,他们一般都只能指望生产队杀猪分肉,才能见点儿油腥。
可今年,别看只有短短几个月,但就算家里劳动力不多的人家,也起码在苏桐那赚了二三十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