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国其实对这个没啥兴趣,但不愿意驳了苏桐的面子,“啥消息啊?”
苏桐压低了声音,“国内,要改革了。”
“啊?”董建国根本不懂,苏桐为什么要对自己说这个。
他只是一个村长,连国家干部都不是。
而且长平县是穷乡僻壤,小河村更是穷乡僻壤里的穷乡僻壤,就算改革,等改到小河村的时候,指不定要猴年马月呢。
苏桐看着董建国那懵逼的表情,说出了一句大胆的话,“我们分田到户吧。”
董建国又“啊”了一声,这次是惊的。
这话说的,有点儿吓人了。
可苏桐记得,在真实历史上的七八年十一月,就有一个村庄,实行了“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承包制度。
那时候其实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
但这个村子的大胆创举,并没有被诟病,反而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先驱。
既然那个村子可以,小河村为什么不可以呢?
尤其是这里的环境,比真正的现实要宽松多了,她只要说服董建国就行。
如果小河村能提早走出这一步,也会更加快速的富裕起来,以点带片,以片带面,长平县慢慢也会好起来。
倒不是苏桐有多么的伟大的志向,要带领所有人共同富裕啥的。
而是她是做生意的,只有人有了钱,她的生意才会越做越好,这是相得益彰的事情。
再说了,她又不是那种嫉妒心重的人,看到别人过的好,她就受不了。
相反,因为她过过苦日子,她才希望大家的日子能快点儿好起来。
再说点儿有私心的话,农村人过的苦,农村的女孩子,过的更苦,而只有经济发达了,人们才能有余力去提高精神和素质方面的建设,而只有那样,女孩子们的地位,才能稍微提升一些。
但说服董建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直接就摇了头,“不行不行,那可不行,村里人不会同意的。”
苏桐意有所指,“董叔,是村里人不会同意,还是村里有些人不会同意?”
董建国被苏桐问的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过来。
当然是有些人不同意,比如苏家人、裴家人,还有一些喜欢浑水摸鱼的人
家。
但更多的人会同意。
而且这里面的小九九,董建国不是不懂——伺候自家的地,收成归自家,谁都会更加的卖力。
董建国虽然还是觉得这事儿有点……大逆不道,但心里并不是没有动摇的。
还是那句话,土地是最真诚的,他也不想看到,有人因为私心而欺骗土地。
见董建国沉默了,苏桐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让董建国自己先想想吧,反正小河村的冬天也不能种地,这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呢,苏桐相信董建国会想明白的。
她现在得赶紧回家——不是回去踩缝纫机,而是去学习。
苏桐于是站了起来,抱着裴盛打算告辞。
王桂花和陈红斌一左一右的跟着她。
王桂花是要去干活,陈红斌是要去找刘山花,三个人说笑着刚出门,就见苏桦双手扶着腰的,朝着这边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