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她就是为了自己的胖儿子,有意识地关爱公主们,关心皇子们的衣食住行吃穿,关心天下农桑女子辛苦,做一个更好的,真正母仪天下的好皇后。
前面在打仗,她协助皇上安抚后方;公主们长大了要开始议亲,她主动送上关心;回来京城开始办八旗女学,她拉着公主们和宗室福晋们一起出力;儿子回五台山休养,她开始写书……
皇上说:“皇后最近辛苦。”
阿灵阿说:“娘娘出门两趟心胸开阔,果然非比寻常。”
皇太后说:“皇后这做得好。”
太皇太后说:“女子就该这么个活法儿。”
甚至容若大才子都说:“娘娘写的书,发人深省,震人心魂,给当代女子和孩子们指点迷津。”
她只谦虚地笑。
她儿子那么好,她当然也要学习和成长。
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太子爆发那么一小下,居然引发一个这么大的波澜。
皇上震怒之下要清查内务府,还要清查后宫这些年的腐朽和污垢,这是好事儿,也是坏事儿。
哪个进宫的女子不想做皇后?就好比哪个官员不想位极人臣出相入将?而要保住自己或者朝上爬,谁的手里能干净?
而她的把柄,不外乎是当年先皇后去世的事儿。
当年……当年,她和先皇后还是打小儿认识的小姐妹。她们曾经和其他的小姐妹们一起游玩西山,一起骑马打猎,一起在春天里赏花郊游……
先皇后直接就是皇后,十里红妆,从乾清门抬进来,而她,只是一个不受宠的妃。
先皇后作为一个事事向皇上看齐的皇后,遵循赫舍里家的政治策略,在内宫里帮助皇上打压其他满蒙妃嫔,手段越发凌厉……
甚至为了一个生嫡子,为了这个嫡子的序齿,不停打压其他有孕的妃嫔。妃嫔们你争我斗你死我活,宫里头那些年的子嗣一个养不住,一方面是皇上和妃嫔们都太年轻的原因,可也不光是如此。
皇上知道吗?皇上在乎吗?年轻的皇帝忙着夺权亲政,没有精力去知道,也没有经验去在乎。
她的义父鳌拜在牢里气死了。
她的父亲遏必隆被康亲王杰书以十二项罪名弹劾,遂削去其太师之职,夺世爵,下狱论死。
她好不容易有孕,在几方人同时出手的情况下,流产了,太医说她的身体情况很难再有孕。
家族风雨飘摇,自身难保,仇人还活得好好的,她还是只能隐忍。
…………
皇上天真地认为自己是皇帝,天下人就该听他的,一时冲动,同意吴三桂的主动消藩“请求”,直接逼反吴三桂。
吴三桂是乱臣贼子,在汉人眼里他也罪不可恕,不光是满蒙人,就是汉人都痛恨他,他不得人心,但他手里有兵权,有实力。
三藩一起叛乱,还有南边小琉球上的郑家势力,还有其他趁机观望的大臣们,趁机起事的汉人……
毫无准备的皇上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眨眼间几乎丢失大半江山……
皇上迫切需要团结满蒙王公,需要启用一切可以用的力量,她的待遇好起来。
可是满蒙骑兵在平原上对比三藩兵马真的不占优势,说句不好听的话,当初大清入关,有一半靠的就是汉家兵马。
战事拖得时间越来越长,国力急剧衰退,先皇后长子去世,再次有孕……
宫里的妃嫔们当然不管这个时候一国之后有孕的意义,而先皇后本身就因为前线和宫廷的压力,怀孕的不适,对宫里的管束松懈……
先皇后的身体一天天虚弱下去,她都知道,但要她出手帮忙,她做不到。
那一次,可能是整个后宫的妃嫔们最有默契最齐心的一次,不论是非对错,只论争斗。
当然,先皇后后来也意识到了,但已经晚了。不管是为了对皇帝的爱,还是做一个皇后在这个时候最基本的责任,还是为了她的家族,为了她自己……她必须生下这个孩子。
她几乎可以猜到先皇后孤注一掷的选择:赌一次,赌这个孩子是一个阿哥,有望被封为皇太子。
她记得,先皇后临产要见她。
她很高兴,依旧年轻的皇后一身正蓝礼服端端正正,妆容素雅却没有哭哭啼啼的,还是当年她那个喜欢诗书礼仪的小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