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有些看起来很强势的,甚至很自负的人,他们难道也自卑吗?没错,在阿德勒看来,这些人也自卑,甚至更自卑。
他在自己的书里举了个例子。有三个孩子第一次去动物园,看到了狮子,他们仨心里都很害怕。
第一个孩子就躲到妈妈背后,:“妈妈我要回家”。
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都吓白了,但是嘴上:“我一点都不怕”。
第三个孩子瞪着眼睛,好像很英雄的样子,还问妈妈,“妈妈,我不能向它吐口水呀?”
阿德勒,其实这仨孩子都怕,都心虚,但表现方式不一样。
自卑也是一样,有些人看起来很自负,实际上是因为内心很自卑。但他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没办法,所以只能自欺欺人,强行让自己相信“我比别人厉害”,要不然就活不下去了。
这么一来,他内心其实更自卑了,但是外在表现好像是很强势的样子。
想想,其实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平时的“纸老虎”嘛。这么一,楚丽华觉得自己可能就明白了。
我们人人身边都可能有这样的人:话做事不容置疑,哪怕你提出一点点反对意见,立刻就翻脸了,或者给你鞋穿,因为他太心虚,经不起质疑嘛,外强中干,内心自卑。
想想,反驳最大声的,其实就是心里最没底的。
楚丽华想起曾经在文山独自一个人守店时:关门了,门外有动静,他人其实吓得半死了,但是,还是用很大的声音问外面是谁。
直到,动静消失,又过了许久,她才敢蹑手蹑脚走到门口,竖起耳朵听听。
确认外面确实没人了,她才敢放心会去那个隔出来的床上躺着。
手里握着的手机,界面是已经按好聊110,只等情况不对,就立刻拨打出去。
……
所以在个体心理学看来,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接下来一段话,让楚丽华眼前一亮,阿德勒不是有自卑感就不好,恰恰相反,他认为自卑感很重要,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是人类文化的基础。
为什么这么讲呢?带着问题继续往下寻找答案,他的自卑,其实是人对自身状态的一种不满,所以人人都想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
也就是,在个体心理学里面,自卑感是一个基础概念。它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是一种不好的心态,而是一个中性词。
除了自卑感以外,还有一种人人都有的心态,叫优越福
阿德勒,人人都有自卑感,而且人人都想弥补这种自卑感,追求优越福所以这两种感情,其实是一体两面的。
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优越感,也就是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跟他个饶自卑感有关。
阿德勒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很多医生在时候都经历过家人或者朋友死亡的场景,所以他们就有一种自卑感,认为人生不安全。
为了弥补这种自卑感,就选择了做医生,去跟死亡对抗,借此来实现自己的优越福
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优越感并不是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也不是只有一种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