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寅他爹叫曹玺,人家本来不叫曹玺,叫曹尔玉,因为康熙把尔玉两个字连在一起写了,曹尔玉就成了曹玺。
曹家世居沈阳,太。祖皇帝攻占沈阳后,曹家就成了八旗包衣,顺治年间正白旗收归皇帝所有,正白旗下的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曹家也不例外。
曹玺原本是王府护卫,也因为正白旗被皇帝收走升成了御前侍卫。
宫里给皇子皇女挑选乳母嬷嬷一律在上三旗包衣妇人中选,孙嬷嬷就是那么选上来的,之后不久,曹玺就被调到江南任江宁织造,带着一大家子去江南上任,也算是简在帝心的人物。
曹寅出生在京城,但是却在江南长大,这次入京也是曹玺感觉他年纪到了,不能再待在江南玩乐,想把家族发扬光大还得在皇帝跟前才行。
八旗子弟最好的晋升方式就是先进宫当御前侍卫,在御前当差就有更多机会和皇上接触,在宫里当几年差,只要有本事被皇帝记住,接下外放出京,轻轻松松就是个副都统,在外面历练几年,几番调动之后就是一方大员。
不过一般有这种待遇的都是满洲勋贵,包衣中很少有人能走这个路子,曹寅能进宫当侍卫不是因为他爹曹玺有多厉害,而是曹家有个给皇帝当乳母的孙嬷嬷。
隆禧把拽出来的几分奏折放到最上面,没有计较他哥说他笨,想了一会儿又问道,“三哥,纳兰明珠家不是有个很有才的大儿子吗?你怎么不让他进宫当侍卫?”
他记得他哥应该有两个小伙伴,现在曹寅已经来了,纳兰容若应该也快了吧?
“你说成德?”康熙幽幽叹了口气,“不是哥不让他进宫,是人家不乐意。”
八旗子弟重武力,让他们上马打仗他们一点问题都没有,让他们坐下来耐着性子读书比杀了他们还难。这些年情况还好些,当年在关外的时候,不识字的那是一抓一大把。
他们家玛法皇太极重视汉学,当年强压着让各家把适龄的孩童送去书院学习,入关的时候才不至于全是文盲。
不然他们打到京城,到了汉人的地界儿却认识汉字不会说汉话,那还怎么治理天下,岂不是成了笑话?
太宗皇帝下令让各家把孩子送去学习,有些人就钻空子说他们年纪略大不适合进学堂,十五六岁正是该好好学习的年纪,什么年龄略大,净是借口。
但是逃滑的人太多,太宗皇帝也没办法,只能另外给他们一个活儿,让他们盯着那些年纪小的进学。
要头疼的不是他们自己,还能看着那群调皮捣蛋的小孩子不让他们偷懒,这种活儿没有人会拒绝。
不过即便如此,能学出水平的也没几个。
纳兰明珠家出了个能写词作赋的才子时,整个满洲都震惊了,这是文曲星投错了地方吗?他们满人里也能出这样的才子?
大字不识几个的满洲勇士们自己不乐意学,但是不妨碍他们觉得能写诗作赋很厉害。
以前不会的时候他们说那些读书人是酸秀才,天天咬文嚼字哪有舞刀弄枪来的爽快,真到了战场上,背一百篇文章也没有一把大刀来的有用。
但是现在文曲星落到了他们自己头上,那肯定怎么牛逼怎么吹!
打脸怎么了?他们乐意!
幸好纳兰家的那个才子是个宠辱不惊的,换个心态不好的人被周边人那么架在火上烤,再好的天分也得泯然众人矣。
以纳兰明珠的官职,家里的孩子进宫当侍卫然后再外放再正常不过,不过纳兰成德是个有主意的人,人家不想进宫当侍卫,早两年就考去了国子监。
满洲子弟走科举的路子,还是和那些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的汉人子弟一起考,这些年来不是没人试过,但是结果异常惨烈,那是真的考不过人家。
国子监的学生们向来看不起满人,即便现在当家做主的是满人,他们心里也还是会觉得满人不开化,都是关外的野人,就算面上不敢表现出来,心里也会这么想。
所以国子监的学生向来泾渭分明,满人只和满人玩,汉人只和汉人玩,康熙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