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人·==
问题在于,建造城池的先后顺序是由朝廷商量之后敲定,萧何与筱两人根本没办法自己做决定——
因为想要建造一座城池并不只是简单地添砖加瓦就够了,尤其是这座城池建造在荒无人烟的草原,许多建城的原材料都必须从中原运到草原去;除了原材料外,各方面的人手调遣也都需要中央调度,并不是说他们两个想要在什么地方建造城池就可以去。
那些人也不是傻的,在萧何二人解释清楚后……
直接放弃了这个打算?
当然不可能!
他们只是将视线从萧何与筱两人身上,转移到了其他人身上——
比如,肯定可以做主的嬴政。
这些看着那些住进城池后觉得眼馋的牧民直接找到了自己所在部族的族长,族长又找到了地位更高的族长,找到相关的秦国官吏,最后层层递进,直接将自己的“请求”写进书信当中呈递给了嬴政。
嬴政收到的上书中,甚至有不少最早投靠秦国的匈奴部族。
作为第一批投靠秦国的匈奴人,他们的行为也算是开了先河:若非他们给其他部族示范,除了与秦国打仗之外还有这种选择,其他部族真不一定能想到成为秦国的一份子。
也因此,这些人不但在游牧民族当中,甚至在秦国的地位也都有几分特殊。
但地位特殊的他们,因为一开始划定的活动范围直接与九原郡等郡县绑定了,所以在朝廷准备在草原建城的时候,虽然也计划着给他们建造一座城池,却由于建城对他们来说作用不大而并未被列为建城首位。
这种决定自然是理性且符合逻辑的。
一开始,那些可以直接入城的匈奴人也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然而在城池建好之后,他们发现建城的好处比自己想象中多多了,可不就觉得不公平了吗?
他们好歹是最先投靠秦国的呢,就没有一点儿优待?
……
原本四处游牧的牧民主动提出建城,并保证会在第一时间进驻其中,这完全是对他的统治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儿,嬴政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可问题是萧何与筱并非三头六臂,秦国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在多个地方同时建城——
钱财倒还是其次,毕竟如今秦国没打仗,除了建城外也没什么大工程,每年从各地送上来的税收积累下来已经是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但建城的人手是真的不够。
因为负责建城的基本全是刑徒:秦国不缺刑徒,但在之前过年的时候,嬴政不是因为高兴而直接赦免了不少轻刑犯的罪责,将其从牢狱中释放了吗?那次之后,秦国的刑徒便少了近乎一半。
本就缺人,人手少一半后只会更缺。
如今剩下的刑徒还能同时建造两座城,已经是非常出乎意料的一件事了,毕竟其他地方也都需要人手。
嬴政都有些后悔之前将轻刑犯全部释放的决定了。
不过如今后悔无用。
他翻了翻历年的“人口普查”结果,看完秦国总人口数量后,视线落在占了总人口数量近三分之一的未成年数量上,心里又是高兴,又是叹气:“这些人若都成年了……”
当晚,林阡回宫。
嬴政和她说起此事,感叹道:“秦国如今的总人口数量倒是增加到了四千多万,可增长的这些人口中,除了匈奴等游牧民族外,基本都是孩子。”
林阡有些懵:“新增人口不是孩子难道还能是大人?”
嬴政失笑:“可以长成大人不是?”
林阡反应过来,干脆坐到嬴政身边,笑他贪心:“人口能增长这么多已经非常让人高兴了,你怎么还不知足?”
嬴政叹气:“若非国家处处缺人,寡人也只会觉得高兴。”
林阡顿了下:“如果只是因为建城的话,其实解决的办法很容易找啊。那些牧民不正是现成的劳动力?再不然加紧时间修铁路,缩短了赶路的时间,想来会有不少百姓愿意到草原上帮忙建城。”
毕竟建城又不是不给钱,对大部分只能依靠家中田地出产的粮食过活的人,能外出工作赚取额外的工钱明明是应该抢破头的好差事。
草原建城招不到百姓的原因,还是因为交通不便——
若每次前往草原都需要提前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过去,回来又要在路上耽误一两个月的时间,这不是擎等着耽误农忙吗?除了刑徒外还真不会有人愿意前往。
可若火车通达各城池选址,来回时间控制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再多给一些工钱,报名前往的人说不准能挤破了头。
嬴政倒也不至于想不到这法子,只是铁路的修建并非一蹴而就,且修建铁路本身也需要大量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