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他们的艰辛研究,最终有了可见天日的机会。
从这一点来说,他们还要感谢老何。没有他这个伯乐,这些作者哪怕是难得一见的千里马,也只能继续拖着破车,蹉跎岁月。
老何也以难得认真的态度,精挑细选了十五份稿子,珍重地放到自己桌上,然后将他之前选出来的那十份稿子,像扫垃圾一样扫到了废纸篓里。
其实对于这个结果,其他编辑也是很欣慰的。
大家都是知识分子,都知道做学问的艰辛,做了一辈子学问,连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没有,是非常可悲的。
如果有可能,他们也想让这些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的稿件,能印刷为铅字,呈献给千千万万的同行、爱好者们看,以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们砥砺前行。
能够让它们,刊登在《中华物理》上,未必不是这些论文最好的归宿。
“其实,我觉得将《中华物理》办成副刊也不错。我
们的《中国物理》就作为正刊,专门刊登那些更优秀的文章,而将稍次一等的、或者是过长,在《中国物理》上放不下的稿件,放到《中华物理》上,说不定是一个解决的好办法。这样一来,那些因为版面限制,而无法刊登的论文,也就有了与读者见面的机会了。”
一位主编,望着经过自己多次努力,协助原作者完成精修,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刊登的稿子,摆在了老何的桌上,想起之前与作者沟通的那些日子,还有去作者家,看到对方窘困的家庭状况,仍然对科研的执着和坚持,他不由得眼眶有些发红,赶快摘下眼镜,擦拭了一下眼角。
专业编辑,大都也曾是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只是他们由于缺乏科研实力,没有别的研究者那样的灵性,出不了成绩,久而久之心灰意冷,才主动申请调来编辑部,以这种方式,延续自己的专业之路。
干过,才知道这是一条怎样艰难的道路。
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毕生没有取得过任何一件值得夸耀的成绩。
清贫、困顿、挫折、委屈、痛苦,还有当研究取得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就是在这样的包围下,数以千百
万的科研工作者们,无怨无悔地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
能为这些值得尊敬的同行们,作出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就是他们身为编辑,最大的快乐。
“嗯,有了一份新邮件?”
办公室内气氛正有些伤感之际,老何忽然发现电脑右下角的提示,来了一封新邮件。再一看发信人,正是力波那边的编辑部。
“不知道他们能选出什么稿子来?”他好奇地自言自语,打开了邮件。
其他人也来了兴趣,围了过来。
老何点开邮件,首先看了目录清单,和对方的推荐理由及评分,笑道:“好家伙,他们居然敢打5分!也不怕风大吹掉了舌头,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稿子,能够直接给打满分!”
他笑着点开附件,然后迅速浏览起来。
随着一行行文字看下来,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淡,渐渐消失不见。当看到一半,他脸上剩下的,就只有惶恐和不安,握着鼠标的手,也颤抖起来。
他回过头,发现其他人的脸色,比他还难看。
“这些稿子质量还不错,比我们挑出来的那些要好很多…”他试图笑一笑,可是感觉脸上肌肉是那么的僵硬,笑容比哭还难看。
“根本差了好几个档次!”一名编辑愤愤不平地骂道,也不知道是在骂谁。
随后就是一片死寂,没有人说话。
他们虽然早已不再从事前沿研究,但基本的眼光还在。这十五份稿子,不,是全部二十五份稿子的质量何止是比之前挑出来的旧稿强出数倍,就是比《中国物理》上的正稿,也强出何止一倍!
用毫不客气的话来说,人家这稿件的质量,才是真正的科研成果展示!看到这些稿子的学术内容、严密的论证过程,详实的论证数据,就像是看到了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的大拿们的作品。
和他们相比,他们所选用的稿子,就像是中学生的作文一般,毫无价值!
难道中华制造,就比国内的物理学界,水平强出那么多吗?
“我们该怎么办?”有人小声问道。
没人回答。
办公区内,死一样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