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第一八零章(第5页)

第一八零章(第5页)

(黄仁宇教授吐槽大明财政一团乱在于此,他们都是点对点的使用一笔钱,像千百条河流分叉在地图上,压根没有一个财政中心。)

州县会有一个“户口食盐册”,拿着这个册子给盐运司看,盐运司就会批盐给他们。

《议处盐法事宜奏状》by章懋(成化)里说,明初,州县自己会派人去有司领“掣下余盐”——前面说过的,批验所抽查时,扣留的超出盐引部分的盐。

既然是“余盐”,就不是正盐的额度,也和正常开中法的“盐引”并无关系。】

朱元璋尴尬:&34;分税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吧……&34;

管户部的郁新却不尴尬,以前他是不懂,现在有现成的兔朝组织架构可以抄啊!这是抄吗?这是向先进的国家学习优秀的经

验!反哺大明困苦的百姓!

他道:“陛下,那国家税局,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想来就是未来兔朝收钱的、算钱的、存钱的、管钱的!他们全都和在了一块儿呢。想来工部、兵部、军队要做什么都是要从财政部过手续,要我们来过目的!&34;

茹常:&34;……&34;

他敏锐的意识到郁新的司马昭之心。郁尚书,这么一来,我们岂不是全都要对着你鞠躬哈腰?

朱樉连忙跳起来,出于守护钱的本能他感觉不太对:“不可能啊!如果那中国人民银行是在你们户部管的,我们的钱岂不是时时刻刻都被你觊觎?时时刻刻会被挪用?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银行肯定是单独的!&34;

朱棢也赞同:“若是有什么法子,遮蔽太子弟弟的视线,不让他看我们的钱。若是他从银行借钱也像咱们一样要付利息,要明码算账,这银行在我心里才是真金的。&34;

朱棣反问道:&34;好呀,二哥三哥,如你所说,我愿意这么借,你们愿意把钱存进来吗?&34;这样说的时候,朱棣感觉自己浑身金光闪闪。他是愿意如此的。他爹的那句,“取天下之财,为天下之用”,可是被自己完全实践了呢。

【而且朱元璋时期,就有了户口食盐,百姓也在上交钱和米。朱棣只是下令,市民也好,乡民也好,都可以交钞。

在宝钞下跌的时候,这是一种惠民政策。是朝廷在减少嘎韭菜的力度。

时代的流逝,政策逐渐变形。

有人把“户口食盐册”拿去盐运司,从里头骗盐。盐运司按照章程,没有多想批了。多少有点现在信用卡信息泄露,被拿去盗刷内味了。

有人想出,州县派人运盐太麻烦,不如请当地富商收钱,再让他们运盐,只要指定你们的销售地点在我们县吧。

百姓省了运输劳役之苦没错,里长之上又多了一层富商剥削阶层。这在明朝中后期很常见。

还有什么,明明不再按人口发盐了,却仍然继续收着这笔税。成了固定的新苛捐杂税等等。】

朱元璋目瞪口呆:“咋还有这种骗法!咱之前还觉得那兔朝搞什么国家反诈app,真是不知所谓。现在一看,竟还真有必要……也不知道多少人用这种法子骗了盐,这些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34;

【明朝人自己猛烈的抨击,开中法的败坏在于“运司纳银”制度的诞生。

运司纳银指,上头那个歙县徽商没必要亲自跑到山西大同了,只需要在淮安分司缴纳银钱,即可火速获得对应盐引。

后面流程不变。

和普通召商的区别点是,这笔“运司纳银”钱,在缴纳时已经规定好是山西大同的边防费用,其他人不准挪用。

运司把银子上交到户部,户部分拨给山西大同。

永乐年间,运到边防的,还是以实物为主,随着货币白银化的进程,逐渐的出现了纳银的情况。比如景泰元年,广西地方官上报,因苗乱而军饷告急,城内仓粮仅够一年之用,希望开中盐课,纳银于官买米。

再演变,国家觉得你在边关纳银还不够方便,不如就近,就成了上头的运司纳银。】

&34;这运司纳银,难道是商人交了钱,却拿不到盐,还得等着的意思?”茹说,&34;按照后来的说法,便是还嫌信用卡刷得不够快,要更流畅的刷信用卡……&34;

郁新也道:&34;如此一来,短时间内,仓库的钱确实变多了……&34;

朱棣很生气:“这些人拿了钱又能干什么?又不能像我一样建设大明,徒然败坏了大明的名声!&34;

“虽然没有建设大明,但是也许要修补大明。”朱橚沉思片刻,突然语出惊人,“比如什么土木堡之变,守卫九边,什么广西苗乱,什么小冰河期……也许那些子孙们,光光修补大明,就耗尽了他们毕生的力气,还要预支后边的钱……&34;

老朱和朱棣齐齐破防。

【这里有一则公案,就是明史把“运司纳银”这个制度的出现,定于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即所谓的“叶淇变法”。

&34;然赴边开中之法废,商屯撤业,菽粟翔贵,边储日虚矣。&34;

学界对“叶淇变法”存在与否是有争议的,他们查找了其源头文本,嘉靖年间桂萼等4人的奏疏。

不细说了,大致就是桂萼等diss叶淇、内阁徐溥和盐商有私,在两淮地区,搞了这种短时间有利于国库,长时间很有害的法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