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的冬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时间。
十二月份的某天,决定国家道路转折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
从那之后,社会形势彻底开始转变,在伟大的领导人呕心沥血的领导下,国家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众志成城。
国内一片欣欣向荣,即使是寒冬腊月的冰冷,也驱不散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生活的热情和期待。
当时,江秋月一边按部就班的上课学习,一边心潮澎湃地亲身感受着祖国的一系列变化。
犹如枯老腐烂的树木,骤然之间被注入了一股生机,舍去枯枝败叶,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巨变初期,改变最明显,最让普通人感受最真切的还是衣食住行方面了。
开放的狂风吹过之后,京都城的大街上不再是以往单调的那几种颜色,五颜六色的花衣裳多了起来。
百货大楼和国营商店里的服饰种类花样更多了。
能用钱买到的东西同样越来越多,生活中的选择开始多样化。
江秋月感受着这些美好的改变,触动良多,心情激动之下挥笔写下一篇感情丰富的文章,描写人民生活的变化,歌颂祖国。
她写完看了一遍后,有点小羞耻,总感觉写的有些拍马屁的嫌疑。
于是这篇文章被她压在了书页里,随后就遗忘了。
不过稍后张青梅借江秋月的书看,无意中发现了这篇情感丰沛言辞激励人心的文章,给她从里面扒了出来。
张青梅看了后觉得写的很好,还给评读了一番。
另外两人争相传阅后同样都觉得不错,向江秋月建议去给报社投稿,肯定能被录用的。
她们说的比文章的作者还自信,让江秋月一时哭笑不得。
既然被发现了,她就不再藏掖,厚着脸皮接受了大家的夸赞。
稍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江秋月把那篇随性之作投去了报社,然后就没再关注这件事了。
大姐江春华的儿子过生日那天,江秋月下午下课后买了点水果糕点,拐去她家一趟看了看。
这趟没让彭敬业送,毕竟风口刚放开,他和老爷子最近都比较忙,江秋月这段时间没事基本不敢轻易打扰他们。
她是直接坐电车去的,下车后七拐八拐找到姐夫家所在的筒子楼位置。
江春华已经下班了,正在哄着小闺女,见她过来很是欣喜。
“三妹,你咋来了?快快进来歇会儿。”
“今天不是我大外甥的生日嘛,就过来看看。”
江秋月进屋说着,顺手把提的礼物送上,说明来意。
她确实很久没来江春华这里了,上次在四合院婚宴上大姐随的礼可不少,没跟她生分。
作为江家的两个外嫁女,她们俩多少还是有点共同语言的。
江秋月想着,既然她知道大外甥的生日时间,好歹得有点表示不是。
因此,有了这一趟之行。
江秋月带来的苹果梨和豌豆糕都是一般好点的东西,江春华笑着接过后转手交给了一个脸色黝黑的大姐。
“这是你姐夫家的远房亲戚,请来家里帮忙的。”江春华介绍道。
“那感情好,有人帮着看孩子做家务,姐你就能好好上班了。”江秋月点头赞道。
江春华被她说到关键点上,想想之前快忙成黄脸婆的日子,心有戚戚。
她丈夫由于在家里是老小,被分出来单过,她生孩子后是没有公婆帮忙照看的,什么都得自己来。
虽然公婆平时知道他们夫妻俩的辛苦,多有偏帮,私下贴补,但是养孩子做饭等活计还得她亲手干。
一家四口的生活操持让她分身乏术,累的身心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