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老伙计大卫芬奇却经历了事业低谷,原本由他负责的大受欢迎的电视剧双峰,因为的胡乱指挥,放弃了原本的故事线去拍什么前传,最后因收视率不高而被砍掉。
之后大卫芬奇的几个电视剧项目接连受挫,和凯奇老婆合作的迷失公路票房扑街,使其能够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少。
白奎因本来是不想用大卫芬奇的,大家都有类似的心态,捧高踩低,生怕大卫芬奇的接连失败连累了自己。
但是尼古拉斯凯奇是战争之王的绝对核心,又是投资人之一,没有合适的理由是很难拒绝他的,于是白奎因便期望从大卫芬奇的作品中挑毛病。
然而,当白奎因研究了一番大卫芬奇的作品,却发现他的风格非常适合战争之王,平淡的剧情却能展现隐藏其中的荒谬,梦幻的叙事逻辑,奇诡的剪辑,大卫芬奇本就擅长黑色讽刺题材和犯罪题材的影片,这些特质,正是战争之王所需要的。
最终,白奎因做出了妥协,他有种预感,由大卫芬奇也许能拍出比原片更好的战争之王,万一不行,他还握着剪辑权,大不了学哈维,自己拿起“剪刀”,按照原片剪辑就是了。
战争之王给了大卫芬奇,白奎因自然需要从其他地方补偿赛义德了。
刚好,韦德马克映像决定拍一部以白奎因为主角的动作电影,圈定了警匪片或者犯罪片的题材方向,因为大家普遍认为白奎因更适合扮演嫉恶如仇的警察。
但是仅仅划定一个方向是不够的,赛义德和他新组建的编剧团队开始努力寻找最为关键的灵感。
警匪故事有很多成功的范例,白奎因不可能成为凭借嘴炮成功的比弗利警探,也不能照搬虎胆龙威,学基努里维斯在生死时速中耍帅便是最容易复制的成功模式了。
刚巧白奎因也喜欢车,有钱了以后收藏了不少价值不菲的赛车,道具倒是不缺。
于是故事的框架出来了,白奎因扮演的警察通过超群的车技,化解了恐怖分子的袭击,赢得了美人的芳心。
只是这个框架在韦德马克映像的项目决策层中获得了褒贬不一的看法。
支持者认为即便是生死时速的跟风之作,只要抓住买点,依旧能够获得成功。
反对者举了生死时速的正统续作大扑的例子,认为这样的桥段过于老套,反社会的恐怖分子在这些年的影片中出现得太多了,观众已经审美疲劳了。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编剧拿出了一篇杂志文章,建议大家考虑一下。
那是一篇独立记者的报道,记者名叫李肯,是个华裔,他在一个地下赛车集团卧底了数月,写下了这篇文章。
文章标题是,记录的是一群在纽约街头举办地下飙车的年轻人的故事。
参与地下飙车的大多是被成为“千禧一代”的不到三十的年轻人,美国的“千禧一代”喜欢用“”自称,其意义很难界定,大致可以理解为、非主流、反传统。
也是一场非传统的地下赛车比赛。
参赛者使用的不是价值不菲的高档跑车,甚至鄙视那些知名跑车,他们大多用得是便宜的日本车,却花了大价钱进行改装。
记者李肯跟踪采访的对象叫做拉斐尔,是个汽车机械师,他的座驾是一台不起眼的本田思域却被改装成一台零百加速在五秒以内的“高速怪兽”。
这些纽约的年轻人通过网络汇聚,经常临时占领某个路段开展飙车,甚至敢于在未封闭的路段赛车。
大部分人认为他们是疯子,但是年轻人群体却把这些地下赛车手当做英雄来膜拜。
一番讨论之后,编剧组将故事的核心变成一个车技极高的警察卧底地下赛车世界,并且顺手打掉黑帮的故事,当然了,感情戏是不能少的,为了突出男主,就让他在警花和黑帮少女之间纠结吧。
现在赛义德拿出的剧本,便是按照这个框架重新写就的,名字叫做红线,以地下赛车的终点线命名。
白奎因快速翻看剧本,看完后合上剧本闭上眼仔细思考一会儿他想通过这个方法,测试剧本中有多少情节能够让他记住,能够让人一眼就难以忘记的,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剧情。
然而,并不多!
而且最让人觉得难以记住的恰恰就是白奎因扮演的警察角色。
这个角色融合了多个成功的警察形象之后,反倒使这个警察变得毫无个性,所作所为也都能够让人预测出来,简而言之,就是太过老套了。
这样不行!
白奎因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同时自言自语道:“你们设定的这个黑社会老大嗯,挺有意思女主的哥哥被手下背叛,最后和警察一起剿灭坏人
哎,赛义德,你说如果我演黑社会老大如何?
这个角色设定,也是赛车高手,行侠仗义的义匪,很多西部片里的主角就是这个设定,人设很酷,会受欢迎的
减掉一些警察的戏份换个人演,不要双雄设定,这是我的电影!”
赛义德也在速记本上飞速记下白奎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