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西部沙漠旅游,一定要错开夏季,52℃的最高温绝对不是谁都能消受得了的,晚秋和早春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冬天的这里,白天尚能感觉温暖宜人,但夜晚又会降到冰点以下,这真是冰火两重天,当然,如果你喜欢,完全可以来此同时体验寒冬与酷暑,挑战极限。
白色沙漠是西部沙漠的又一特色。在费拉菲拉东北20千米处,黄沙掩不住越来越多的白色岩石——白垩,它们有的耸入云霄,有的如蘑菇一般静静守候,奇形怪状,不一而足。当阳光洒在它们的身上,这些白色的小家伙们,会变得五彩斑斓,实在像极了画家笔下的油画作品,绚丽多姿。
来西部沙漠吧,感受着黄沙的温度,触摸绿洲的灵魂,喝一口这里珍贵的水,连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美丽。
沙漠之舟——骆驼
提起沙漠里的交通工具,大概所有人都会想到骆驼,是的,骆驼是沙漠中最良好的交通工具,也被称为“沙漠之舟”。它有大大的驼峰,储藏着充足的营养,几天不吃不喝也能负重前进。而且骆驼的脚掌拥有宽宽厚厚的肉垫,既不怕热得烫人的沙子,也不怕陷进去,实在是沙漠旅行的必备伙伴。骆驼的耳朵里有毛,鼻子可以随时闭合,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沙子进入。骆驼的全身更是长着厚厚的皮毛,白天防晒,晚上防寒,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比骆驼更适合在沙漠中行走了。
美丽的绿洲:沙漠精灵
沙漠中的绿洲,如久旱的甘霖一样,滋养着沙漠中已经濒临绝望的旅人,在埃及的西部沙漠中,就有五大绿洲——锡瓦绿洲、拜哈里耶绿洲、费拉菲拉绿洲、达赫莱绿洲、哈里杰绿洲。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是北非的古代商路,中世纪的城镇如今早已没入棕榈林,黄色沙漠与白色沙漠成了这里的主旋律,即使在绿洲中心,也难免会感受到它的沧桑,心痛这眼见的荒凉。
埃及锡瓦绿洲
锡瓦绿洲是一片低于海面20~30米的洼地,面积65~80平方千米。这里拥有沙漠中罕见的淡水泉,广布着2000多处泉眼。有水,自然就可以有丰富的物产,据统计,锡瓦绿洲中大约生长着10万棵果树,小麦、大豆等农作物也产量颇高。锡瓦虽然看起来泥砖建筑较多,但其实它已有多条商路联系地中海沿岸城镇,附近的托勒密王朝和罗马时代的庙宇和石墓遗址更是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一睹。
同在马特鲁省,拜哈里耶绿洲是一片长95千米、宽40千米的洼地,周围有小丘环绕。椰枣、麦类、果类、稻谷等作物在此都有种植,当然,这里最重要的特色是出产铁矿,更有铁路、公路、航空站,可以说,这里虽然居民不多,但已是一个成熟的社区。
费拉菲拉绿洲在西部沙漠的中西部,有公路直通400千米外的开罗,也有商路通往达赫莱绿洲。达赫莱绿洲同费拉菲拉绿洲农作物等都类似,罗马时代的庙宇遗址是它的特色建筑。
相比起其他绿洲,哈里杰绿洲更像是个富足的城市,它南北长320千米,东西宽48千米,拥有2万左右的人口,是西部沙漠最大的居民点。连通开罗的铁路,将这里的矿石变成财富,也让更多的旅人来见识这里的1000多年前的古老神庙。
能有勇气定居在沙漠里的人,自然比城市里的人更加保守,也更粗犷,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保留着几个世纪前的原汁原味,他们讲着方言,与羚羊、骆驼为伴,面对着金色的沙丘,守护着神奇的泉水。若有一天,你有幸来到这里,一定要在绿洲里歇歇脚,感受着最原始的民俗,看一看千年前的沧桑。
锡瓦绿洲阿蒙神庙
红海:不容错过的红色海洋
在北非东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有一道狭长的海峡,这里有碧蓝的海水,清澈得仿若都能看清海底五颜六色的珊瑚,无数的游人在这美丽的风景中沉醉,可以说,这里是世界上最适合度假的地方。这里就是红海,一个迷人的地方。
红海长约2250千米,最宽处355千米,均深490米,最深2211米,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它是印度洋的陆间海,也是全世界盐度最高的海。独特的地理环境,让这里的海洋生物也颇为与众不同,而且在某些季节,海水中还会出现大量的红色藻类,映衬得整个海洋都是红色,怕是红海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吧。
红海海底美丽的珊瑚与海洋鱼类
沙姆沙伊赫的白色沙滩
1923年,英国著名的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曾对红海海岸作过这样的描述:“世界上只有这个地方才会有如此金黄色的山和五光十色的海中溶洞,这些溶洞是东方和热带地区间的纽带。”是的,红海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所在,这里有闪光的沙滩、斑斓的珊瑚、丰富的海洋生物、能治疗风湿和皮肤病的高盐度海水以及黑泥沙滩,这些,都不容错过。现今,去红海旅游,多数是去沙姆沙伊赫、赫尔格拉、阿里什、穆罕默德角、泽哈卜、努维巴等地,只因这些地方有着柔软的沙滩,躺在白色沙滩上,享受着日光浴,欣赏着沿岸郁郁葱葱的树林,该是怎生惬意。
红海还是候鸟们的最爱,每当热风从东面吹过来的时候,候鸟们也随之来到了红海海畔,红海便成了鸟类的天堂,这些林中精灵,给红海带来又一种美。而若是要潜水,每年秋季到次年的春季,都是不错的选择。
尼罗河:埃及的“母亲河”
古埃及人对母亲之河尼罗河充满溢美之情,诗句中自然真情流露——“啊!尼罗河,我称赞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是的,如果没有尼罗河,那么也就没有了埃及。
◎古老的生命之河
埃及地处非洲东北部,由南向北、川流不息的尼罗河纵贯全境,成为埃及的母亲河。埃及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为尼罗河所支配,国内降雨量极少,尼罗河是他们唯一稳定的新鲜水源。尼罗河灌溉了两岸的大片土地,而且堆积了大片厚厚的、黑油油的冲积土,形成了非洲最肥沃的土壤,使埃及人一年可以收获几茬庄稼。尼罗河上游流经热带草原,当河水泛滥时,洪水夹带大量矿物质和腐烂植物顺流而下,在流经埃及境内时逐渐沉淀下来,成为植物生长的天然肥料。埃及人的历书中所记载的最重要事件就是每年夏季因埃塞俄比亚高山积雪融化所引起的洪水泛滥。
开罗俯瞰图尼罗河穿行在城市中心。
尼罗河是上天赐予埃及人的礼物,尼罗河两岸的灿烂文明又是埃及人对尼罗河的回赠。古埃及人对水有特殊的感情,水给人以生命,水灌溉了土地并使土地肥沃,水能够使万物生长。在埃及的每一寸土地中,都蕴涵着水的恩泽、人的精髓、神的智慧。这就是古埃及人的神秘宇宙观,它拨开了古埃及文明的曙光。
在阿斯旺以北约50千米的尼罗河岸边,可以看到古老的始建于公元前200多年(托勒密四世时期)的达科翁布(KOMOMBO)神庙。
帆船在尼罗河里行驶,远处是埃及城镇。
水就是尼罗河,火便是太阳,埃及人的生命和智慧都离不开太阳和尼罗河。他们坚信尼罗河东岸是太阳初升的地方,是活人的国度,尼罗河西岸是太阳落山之处,是死者的世界,因此埃及人生活在尼罗河东岸,而将金字塔建造在河西岸,尼罗河成为生与死的界限。
◎灌溉之源
埃及有一句谚语:“只要喝过尼罗河水的人,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心一定会留在埃及。”埃及人崇拜尼罗河,他们认为尼罗河不仅给他们提供了生活资源,而且还是神的化身。
尼罗河流域的居民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利用尼罗河水位变化的规律来发展洪水漫灌。人们知道充分利用泛滥带来的好处,于是,土地被分成一块一块的,灌溉水渠纵横其中。公元前2300年前后,埃及人在法尤姆盆地建造了美利斯水库,通过优素福水渠引来了尼罗河洪水,经调蓄后用于灌溉。这种灌溉方式持续了数千年。
由于河水为患,人们必须在河床两边建筑高大的河堤来控制洪水,临近的村庄必须合作起来,才能修建大堤和在汛期进行护堤工作。古埃及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统一修建主堤坝、蓄水池和运河等大型工程。百姓们参与挖河修渠,引水灌田,把排除水患视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国家与百姓自觉的角色认同,意味着彼此合作的开端,也意味着组织工作、管理制度和地方政府的起源。这样,地区性的统一和地方政府的最初阶段在其他地区出现国家组织之前就在尼罗河两岸出现了。由于尼罗河的恩赐和对尼罗河水利工程的要求,埃及首先摆脱了人类野蛮时代的羁绊,形成了国家组织,并有效地发挥管理和协调职能,在尼罗河三角洲上修建了纵横交错的河渠网络,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播种与收获之地
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很有规律,时间是每年的7月19日。这一天,太阳、天狼星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尼罗河亦开始泛滥,河水水量大、流速急。泛滥的水溢过河岸,淹没了农田。两岸大量的泥沙和有机物顺流而下进入平原地区,沉积在两岸的低地,形成了自开罗以下面积为2。4万平方千米的尼罗河三角洲。泛滥为期4个月,到了10月末,河水逐渐退去,田里留下一层厚厚的肥沃的土壤,将田界也掩盖住了。于是人们在河水退下去后,要重新丈量划定田界,然后再耕耘播种。
肥沃的尼罗河河畔土地
埃及农业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大麦,这些也是面包和啤酒的原料。据说播种之后,埃及人将羊赶进田里,在来回奔跑的过程中,让它们将种子踏进土壤中。经过3~6个月的生长后,人们将会看到滚滚的麦浪。于是,大家带着欢快的心情在麦田里收割希望,有时候军队也会参加到火热的收割队伍中。有着丰富的农作经验的埃及人非常清楚,在炎热的夏天来临之前,必须完成麦子的收割。只有这样,才能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完成沟渠的修葺。
关于尼罗河的古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