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宝琳过的非常轻松,她只需要准备好家人每天吃的东西就行了,走亲戚那些,自有她爸妈顶着,她顶多算是个吉祥物。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只有春节那十天的假期是最闲适的,可现今的社会风气变了,这种变化从去年就开始了。
文辉他的学校四月份的时候停了课,那时候全国各地的大学基本上都停了课,就算现在重新开学了,里面的学生也不是当年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奋力拼搏考上去的那批了,都是依靠举荐上的大学,有的人连小学都还没毕业,就因为种种原因被推举进了大学,学的也不是以前的内容,而是语录那些,现在的大学,已经完全变了。
过完年没多久,一月中旬的时候,宝琳从阅览室的报纸上看到了不少有关于春节假期的读者来信和倡议书那些,上面写的都是春节不回家之类的内容,十张报纸里面,七张有与之相关的内容。
月底的时候,上面直接下了春节不放假的通知。
春节也被革命化了,简单说来有三点,一是要抓革命促生产,春节不回家,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变冬闲为冬忙;二是禁止春节里的一切所谓的“封建习俗”,如放鞭炮、烧香拜佛、舞龙舞狮、磕头拜年等;三是不准大吃大喝,更不准打牌。
人们熟悉的春节习俗唯有贴春联这一项被保留,但里面的内容却大为不同,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三十不停战,初一接着干”这一对。
五一劳动节放假,宝琳和文辉两人五点下班后,就带上早就收拾好的东西,马不停蹄的骑着自行车往家赶,当然,骑车的主力是文辉,宝琳只相对平坦的路段换骑一段时间,两人都是菜鸡,一路磕磕绊绊,不过总算平安回了家。
自行车是宝琳四月份的时候买的,票是厂里面发的,宝琳也没想到这张票会落到她手里,毕竟她才刚来厂里没几年,对比起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她的资历是真的新。
不过惊讶归惊讶,拿还是得拿,自行车是她目前最想买的东西,好不容易厂里给发了票,那当然是把票用了,花钱换成自行车,这几年,她也存了不少的钱,买辆自行车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
一百八的凤凰牌自行车,虽然买了后,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她宿舍里吃灰,可那自行车光是看着,就足以让人开心了。
她平时她吃住都在厂里,就那么点距离,并不需要自行车那东西,可一有时间,她还挺喜欢骑车出去溜达的,有时候会带上文辉。
他们两人因为这一年多时间的接触,关系倒是比以前近了很多。
这次骑车回家,是他们第一次骑着车走远路,两人的技术都是一般般的那种,仅限于会骑,所以,遇上那些特别陡峭崎岖的路段,两人是不敢莽的,要么下车推着走,要是一个人骑着过,毕竟车上有两个人和一个人是不一样的。
他们骑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到的家,当然,这还是抄了小道才有的结果,不然,他们会回来的更晚。
在村口,文辉下了车,直接走了,没去宝琳家坐坐,怕又被热情无比的二叔二婶拉着吃晚饭。
等苏红英和王建党看到骑着自行车回来的宝琳,那叫一个高兴。
“宝琳,你买车了吗?”苏红英爱不释手的摸着自行车的金属车身,这可是自行车啊!她家也有车了。
整个上河村,在他们家之前,只有两家人家里有自行车,他们家是第三家,这说出去多有面啊!
更不用说骑出去了,可惜,她不会骑车,不过可以学。
人老心不老,对于自行车这东西,苏红英的好奇心那叫一个旺盛。
自行车这东西可不光是有钱就能买的,还得有票,黑市里都买不着票,一旦有,少说得要五十块才能买到,可想而知这车究竟有多招人稀罕了。
“嗯嗯,厂里面发了一张票给我,我直接花钱买了它。”宝琳拍了拍身旁停着的自行车,笑着说道。
“啥牌子的?花了多少钱啊?”
她可是知道,自行车的价格一向不便宜,即使票是厂里面发的,没花钱,可去百货商店买自行车的时候,宝琳肯定没少花钱。
“凤凰牌的,一百八,怎么样?还行吧!”
“嗯嗯,我瞧着是不错。”
宝琳的工资不低,虽然每个月会往她这存十块,可余下的,也足够她存下一笔数额不小的钱财了,买这自行车还是绰绰有余的。
一夜无梦,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饭后,宝琳带着文勋拎着篮子去挖野菜,可看到自家屋子后面的那一片荒地竟然被开出来了,那里还堆了不少的木料泥砖,这是要起房子吗?
中午等她爸妈下工回家,宝琳就问了:“爸妈,咱家后面不远处那块地,被归置平整了,还堆了不少的东西,是谁在那起房子啊?”
“是咱们村最早来的那三个知青,以前一直住的是大队部的仓库,即使后来咱们村的知青多了起来,知青所也有了,他们也还是住在那里,不过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今年突然想要在村里起个房子,彻底定下来。”
“我猜他们是对于回城不抱希望了,这几年,我只看到下乡来的知青,这回城的,还真没有,他们三个想要回去,难啊!”
苏红英经常跟村里妇人聊天,对于那三个知青的事,还是知道一些的。
当然,她知道的那点子事,还是从别人口中知道的,真假如何就不清楚了。
对于最先来的三个知青,她的印象还不错,是能吃苦的,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干活不怎么得力,可后面就好了。
“确实,现在下乡的知青是越来越多了,每年都要来几个,就咱们这个小村子,都有十一个知青了。”
“来的人那么多,可回去的却是几乎没有,他们应该也是死心了,要不然也不会决定在上河村起房子。”王建国也跟着感慨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