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他们这样的反应,秦远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东西,一般人就算是上网查询好,也不可能记住。
就更是不用说将其一字不落的说出来了,能够做到如此之人也只有眼前的秦远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1号王陵,这陵名叫做-裕陵。
南墙正中留有门道,宽约35米,其余三面封闭,墙体为夯土实心,外表包砌石块,厚度在1。7米左右。
它们彼此相距65米,由黄沙质夯土筑成,基底呈正方形,每边长8米,高6米左右。
下葬时间大概在1048年,埋葬的皇帝是景宗-李元昊。
而他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咱们可以稍微的聊聊。
除了碑亭外,在这个陵园中还有一处月城遗址。
可能存在的其余三座帝陵则或许由于西夏末年兵荒马乱而并未建造。
这些帝陵的外郭或宫城的长宽比例都在1。5:1。7之间,与史籍记载的兴庆府城郭的长宽比大致相当。
台基周围被倒塌的残砖乱瓦及土石填起,堆积呈圆台型。
他淡淡一笑,就带着他们朝着下一个陵区走去。
3号王陵也称作昊王坟,是旅游者经常参观的一座王陵。
我们现在再去看一下陵区之中规模最大的西夏帝王陵墓-3号王陵就可以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对着秦远竖起了大拇指,直呼牛逼。
不过你们也看到了该陵园的外城已经全部倒塌,只能隐约的看出一点当年的历史痕迹。
李元昊出生在灵州,也就是今天的宁夏灵武,他是一个党项贵族之家的孩子。
他出生的次年,祖父李继迁在和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的作战中,身中流矢,伤重死去。
由其父李德明继立为夏州,也就是今天的SX省-靖边县,在那里做了定难军,以此留后。
其后,李德明奉行“联辽睦宋”之策,使党项夏州李氏政权在和平的环境中得到迅速发展。
尚在髫龄的李元昊,对父亲的睦宋政策,特别是同宋朝的经济贸易,不能理解。
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用马匹换取物品。
因得到的东西不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把使臣斩首。
李元昊对父亲的这种举动十分不满,并告诫他的父亲杀了使臣对他们没有好处。
李德明见年仅十余岁的独子就有这种见识,十分器重。
青少年时期的李元昊,长了一副圆圆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鹰勾鼻子耸起,刚毅中带着几分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态。
中等身材,却显得魁梧雄壮,英气逼人,平素喜穿红色长袖衣,头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
常常带了百余骑兵出行,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
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伞盖相随,从骑杂沓,耀武扬威。
李元昊幼读兵书,对当时流行的《野战歌》、《太乙金鉴诀》一类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精于其蕴。
他颇具文才,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又懂佛学。
尤倾心于治国安邦的法律著作,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这些都造就了李元昊成为文有韬略、武有谋勇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