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新顺1730 > 第二九五章 最后的闹剧廿一(第2页)

第二九五章 最后的闹剧廿一(第2页)

同样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面临工业化的冲击,你家100亩地,和你家10亩地,面临的冲击能是一样的吗?

所以,想方设法迁民,本身没啥问题。甚至于只要能快速迁民,你要有本事借着海外的几十亿亩土地,在内部搞圈地运动的玩法,只要你压得住、你有本事把两亿多人口快速逼到海外去种地,那也没啥问题,只要你有本事压得住。

因为,工商业确实可以容纳几亿人口。

但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个过程,而不是说“脑子一动、思想一开放,或者是啪的一下点一个按钮、签一个法令,刷的一下,工商业就能容纳两亿多人口”了。

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商业即便发展,农民问题依旧是大顺的首要问题。

况且说,迁徙出去的人口,人均资源人均土地占有量提升,本身也是在放大市场、做大市场。

而基本上,大顺的先发地区,已经可以确定能吃下势力范围内的全部产业,暂时也不会有竞争。这又可以容纳更多的工商业人口。

总的来说,李欗的思路,基本上是可行的。

以他说的“消灭印度的制糖业”为例。

真要是搞成了。

南洋每年需要增加大约十几万的制糖、砍甘蔗的劳动力。

东北地区又可以增加十几万种植黄豆、榨油、压豆饼、运输的劳动力。

这几十万人,又需要吃饭、穿衣服、最基本的消费等等。

又可以带动苏、鲁地区的烤烟业、肥皂制造业、纺织业、造船业、冶铁业等等,容纳更多的工商业人口。

同时,因为大豆种植此时所必须的高粱——大豆——高粱的轮作模式,又即可极大地缓解粮食危机、稳定粮价、同时反过来促进沿海地区的粮食价格进一步下降,为工商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也为方便运输地区的传统租佃制瓦解打好基础:

地主收实物租,收那斗,那就谷贱伤地主。有本事就搞出来大顺的《谷物法》,直接引爆先发地区的战争,资产阶级、市民、工人、东北南洋以及大量在此得利的军功贵族等种植业主、农业雇工等联合起来,向传统地主宣战,要求禁止阻碍粮食降价——大顺的新兴贵族,收入来源不是租子,他们的屁股决定了脑袋,谷贱伤农和他们没关系,甚至他们中的很多人本身就是“谷贱”的原因。

不收实物租,收货币租,那就多收了斗,结果【有的向田主退租,准备做一个干干净净的穷光蛋;有的熘之大吉,悄悄地爬上开往上海的四等车】。

当然,这里的【上海】是个代称。在大顺现有的条件下,这包括闯关东、下南洋、渡扶桑、也包括去威海造船、去枫林湾砍树、去金山盖房子、去松苏做工、去煤矿挖煤等等。

要注意的便是,扶桑西海岸。

有树、有煤、有铁、有适合种棉花的金山谷地、有适合晒盐的地中海气候,以及遥远大洋的阻隔,以及刘玉支持那边工商业发展而不是作为倾销殖民地的政策,使得那里是可以自循环、和围绕大西洋以及阿拉巴契亚山以东循环的。

而南洋、南大洋、东北等地,是和扶桑不同的——种黄豆的地方,种不了棉花;种棉花的地方,缺乏铁器工具;制造铁器工具的地方,又缺乏糖棉布等轻工业品。

是以,往扶桑运十个人,那就是解决了十个人的问题。

而在核心区周边,迁十个人,实际上在整体经济循环内,可能会改变二十个人的命运。

番茄

简单来说,从一开始的政策制定,新益州、枫林湾、金山等地的“离心”,其实就已经不可避免。因为刘玉从一开始就在鼓励和刺激那边的工商业发展,在依靠那边的工商业,来吸人。

靠小农自发迁徙,跨越15000公里的太平洋航线,那纯粹是扯王八犊子的幻想。

故而从一开始,刘玉的政策,就是鼓励扶桑移民区,参与美洲贸易循环。

而黑龙江流域、南洋等地,伴随着经济联系的加深、以及汉人数量激增,则是要视作基本盘的。

从这一点来看,在这些地区,搞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也是有利的。

这也有助于增加向心力,伴随着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在经济循环上成为一个完整体系,谁也离不开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