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更何况这镇国大将军就这么一个独苗苗呢。
“怪你做什么?这些年你跟着我,收复三大营,又在边关立下汗马功劳,从未求过我什么。要说起来,倒是我对不住你们。只是林四娘之事关乎国法,我不能轻易应允。”
陛下接着说:“罢了罢了,你先下去吧。此事我已知晓,如何决定我再想想。”
说完,便把镇国大将军打走了。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陛下又派人去传林如海过来。
陛下犹豫的还是宗族礼法。他在思索到底要不要开这个女子封将的先河,若是开了,天下人的悠悠众口,他能堵得住吗?
他自己也不确定。
林如海进来时,陛下正望着门外呆。
林如海见陛下这般模样,知道他心中必定十分纠结,也在心中叹了口气。
这事儿的确不好下决定。
他的错,又让陛下为难了。
“陛下万安,臣来了。”
陛下这才从思绪中回过神,看向跪在下面的林如海。
陛下自然清楚林如海对林四娘之事的看法。
林如海与他是少年至交,若说他支持林四娘封将是因为林四娘是瑶光举荐的,让他有了其他心思,陛下是决然不信的。
他太了解林家人的品性了,当年在江南,若林如海和那些乱臣贼子是一类人,又怎会冒着生命危险相助,他的一家也不至于差点因江南之事毁于一旦。
这其中既有林如海的忠君之心,更有他们之间的至交情谊。
陛下曾说过,他不会怀疑林如海,也确实如此,即便心中偶尔闪过疑虑,也会被他压在心底最深处,夜深人静时,自己再翻出来骂醒自己。
“如海,起来吧!今日不论君臣,只论你我少年情谊。我且问你,你为何想要让林四娘封将?”
林如海听了这话,愣了一下,抬起头,直直地看着陛下。
时光流转,如今坐在龙椅上的陛下已不是当初的少年,可眉眼间还依稀留存着他们初相识时的影子。
可林如海知道,陛下的心没变过。
他叹了口气,走到陛下身边。
“平之,是我的错,是我让你为难了。”
平之是陛下的字,在陛下未登基时,林如海便是这般称呼他。
“若说我一点私心都没有,那肯定是骗你的。”
“当年我在江南时,敏妹生死未卜,景晏昏迷不醒,家中只剩黛玉一人。那时我想着将她们送入荣国府,让史老太君教养。可这些年,您也看清了荣国府是怎样的人家。要是那时我把黛玉送进荣国府,万一景晏没能醒来,依照荣国府的行事作风,我们家黛玉怕是性命难保,林家家产怕也会尽数落入荣国府手中。一想到黛玉可能遭遇这样的危险,我便不愿其他像黛玉一样的女子也遭受同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