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演示,张军虽然心有不足,但仍然相当高兴。
带膛线的火帽击发枪有了,那离定装还远吗?
老洋枪的实验效给了他一相巨大的惊喜,四百多米,有效射程远远超过了他的预估,如何不高兴?
别看现代步枪有效射程一般都是在三四百米这个范围,那是有意为之的。
这是因为时代变化,枪械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是为了适应各种战场需求,而不是不能打远。
古老枪械的有效射程都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汉阳造当年能打两千米,仿造的土货六百米都毫无问题。
但打的远还有准头,这就是惊喜了。
当丑陋的简装前装枪在张军的手里,准确的击穿了四百二十米外的靶牌,一块硕大的厚木板。
张军张着嘴呆了半天。
虽然老韩头一再保证这个距离没问题,只是不易打准,但他是真的没信,只是不好反驳,就随手试了试。
张军的枪法本来就不错,练过的,现在他脑中有时时数据分析的情况下,可以说百发百中,准确度杠杠的。
竟然是真的。
而且刚刚张军举枪瞄准的那一瞬间,他甚至有要流泪的感觉。
是的,就是这种感觉,这一刹那他觉得自己离未来是那么的接近,仿佛又回到了现代的靶场。
抿住嘴,压住心里的翻腾,检查了一下枪和火药,油布子弹,张军开始用能做到的最快的速度连续射击。
五发。他感觉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军士们做到三发应该没什么问题。
其实不是做不出后装枪,他有很多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他解决不了密闭性,这也是为什么近代历史上一直到金属弹壳出现后装枪才开始流行的原因。
气密性。这个决定了射程。为了发射速度而严重降低射程的事儿不能干。
还有就是冲压设备这会儿还没彻底解决。
水力是个好东西,凤翔的水力应用已经算是进入了正轨,说一句冠绝全球是毫无问题的。
和现代的工人做一下懒三下不同,唐代工匠的钻研程度还有责任心,那是真的能甩现代工人半个地球的。
举一反三这个词如果用在这会儿的工匠身上,张军感觉那是对他们最大的污辱。绝不夸张。
但是,应用归应用,发展归发展,有些问题还是一时半会儿不太好解决,比如精密度,比如精确冲压。
这是技术层面上的东西,靠的是科技发展。
也不是说弄不出来,大工匠手工就能够轻松达到。
但是张军要的是量产,手工的速度还有成本太高了,没有办法普及。
就比如现在火帽可以量产了,但如果想压制弹壳,那就远远达不到,还只能靠铸,或者手工。
铸出来的东西在精确度和精细度上那就差距大了,还需要手动复工,效率起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