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内传来说话的声音。
她们走近。
傅则苗作为长姐,按说一切该打打头,带着弟弟妹妹行事。
但她性格腼腆,往日姐妹间相处都显得羞涩内敛。
让她在游刃有余地与人交道,无异于将她置于火上炙烤。
傅则萧也是文静的性子,平日里人前也少言,但却果敢坚毅些。
见姐姐踟蹰不敢上前,弟弟妹妹也还小,想着自己必须得撑起来。
在脑海中组织了下语言,便径直走到门帘处开口:“请问慧悟、慧静两位师太在吗?我们是傅家的女儿,去山上挖了些竹笋,想着送来些给师太和各位小师傅尝尝。”
里面的人连忙应声,只见一人撩起门帘迎她们进去。
不是陌生的面孔,正是前面和师太一起跟他们送吃食的那个女孩。
傅则萧对她笑笑表示招呼。
四人随着女孩的相迎进入厅内,只见几位师太和庙里的几个孩子正围坐在火盆旁,一边烤火一边低声交谈。看到傅家人进来,师太们连忙起身相迎。
傅则萧微笑着向师太们说明来意,并递上了带来的竹笋。
师太们感激地接过,连连道谢:“倒是知道山中冬笋美味,可天气寒冷,一直不曾去挖过。今日得到你们的馈赠,倒是搭着你们的福气享用了这美味。”
她们邀请傅家人一起坐下烤火,并热情地端来了热茶。
在温暖的火光中,兄弟姐妹几人与师太们热络了几句家常。
傅梓楠见寒暄得差不多后,便对慧悟师太说道:“好叫师太知晓,先我们也没什么好东西,就挖得一些竹笋,之前托师太的福,村里几户人家施之援手,现也想着赠予一些竹笋,略作报答。还望师太着一人给我们引见一下。”
慧悟师太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双手合十轻声道:“阿弥陀佛,几位小施主宅心仁厚,知恩图报,真是难得。既如此,老尼便遣圆乐丫头师太领你们前去各家各户。”
说罢,慧悟师太看向刚刚起身掀起门帘的女孩。
圆乐微微点头,起身领着傅家人往外走。
圆乐带着四人一一去了前几日相赠米粮的人家。
虽说都是心存善念的的人家,但是毕竟是傅家是新到的外人,而且还是获罪的人家,虽说愿意施舍一二,但却也有顾虑,不欲与之交往过深。
故而有几家也不甚热络。
傅则萧和傅梓楠两个说话代表和人家客套寒暄几句后,便告辞离开。
当然也有几户人家不在乎这些。
见几个小孩懂事又机灵,而且还是大家子出身,一个个长得干净水灵的,倒也满是欢喜。
有那怀揣一颗热心,质朴憨厚,却不善言语的人家,几人浅坐之后便离去。
有那八卦好事的,会拉着他们话家常,问诚州府里的繁华,问傅家儿女的教养和见识。
也有那温良厚道的人,会殷切关怀傅家一众人等,并谆谆细语交代在村里生活的一些细节。还道如有困难,可来寻他们。
家中有小孩的,倒是都与四人认了个脸。
令傅则萦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两家。
一家是一个老妪带着一双孙儿孙女过活,儿媳早逝,儿子服劳役去了。
她家日子过得也清贫,可即便这样,面对更困难的傅家,也还是给予了善良。
还有一家是因为家中父母倒是温厚话不多,但是他家有个十岁的儿子,性格开朗,和傅梓楠颇聊得来。
也就是在这家,傅梓楠开口询问了下烧炭的事。
可莫家大叔却说村里并没有人烧过炭,想来是没有人会的。
而村里人除了几家富户外,也并没有人用炭,都是直接烧柴火。
“那那些富户都是到哪去买炭呢?”傅梓楠关心着烧炭工艺,傅则萦却还关心着卖炭渠道,于是她插话问道。